“习马会”:政策灵活的背后是北京越来越自信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10 08:36:00

有评论文章指出,两岸经历了从海协会、海基会的半官方接触,到国台办和陆委会的官方接触,到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反映的是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大趋势。这期间固然因为台湾政治发展以及国际大势等因素,但这当中的能动性,主要来自越来越有自信的北京,选择以相对开放的姿态,顾及台湾就对等和有尊严的交流的要求,才可能促进双方关系保持和平发展的主旋律。这一观点值得关注。

在新加坡举行的两岸领导人会晤,无疑是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事件。“习马会”之所以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除了涉及两岸关系后续的交流和发展方向,更因为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持续壮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崭新区域与国际地缘政治变化,牵涉面远超出两岸关系的范畴。中国选择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之便,与台湾总统马英九会面,本身也透露了积极的信息。

两岸经历了从海协会、海基会的半官方接触,到国台办和陆委会的官方接触,到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反映的是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大趋势。这期间固然因为台湾政治发展以及国际大势等因素,一度出现反复,但基本上并未全然颠覆双方寻求合作的政治意愿。这当中的能动性,主要来自越来越有自信的北京,选择以相对开放的姿态,顾及台湾就对等和有尊严的交流的要求,才可能促进双方关系保持和平发展的主旋律。

大陆这回采取主动,让“习马会”得以实现,颇能反映北京在这方面的灵活性。尽管两岸双方都必须做出一些妥协,才可能达致领导人历史性的对等见面,从现实层面而言,大陆所体现的“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的智慧,无疑是其中关键。特别是选择在新加坡举行,对于一向顾虑两岸问题国际化的大陆而言,不能不说是相当大的让步。习近平在会面时的发言,不提“一中原则”,仅谈“九二共识”,甚而提出两岸“共同政治基础”的开放性概念,也为双方未来继续的政治接触,预留了宝贵空间。

虽然性质上属于“家庭事务”,北京选择在新加坡展现对台湾的善意,除了有对未来台湾政局可能出现的改变未雨绸缪的考量,也间接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以大事小”的能力。中国的崛起固然为全球经济带来红利,却也让周边国家感受到新的地缘政治压力。南中国海近来暗流汹涌,也正是这种区域格局开始变动的结果。对于还在致力于实现全面小康理想的中国,外部环境的稳定是重要条件。在这个意义上,对台政策的柔软身段,对四邻不无示范效应。

目前对中国造成大困扰的课题,莫过于美国在南中国海的作为。这固然有大国之间的战略试探用意,但也可能对周边国家起到程度不一的暗示作用。如果周边小国均必须从美国那里获得战略安全感,将削弱中国和平崛起的正面意义。建立在相互迁就,各有让步,尊重对等这些精神上的“习马会”,对于缓解中国因为南中国海风云而呈现的强硬形象,相信会有所帮助。此外,它或许也在传达北京愿意谋求共识的外交信息——这当然还有待后续的发展来证实。

新加坡能再次见证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凸显了小红点的外交手腕所创造的重大价值。北京之所以愿意承担一定的“两岸问题国际化”风险,在第三地举行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见,重要的原因之一,应该是对新加坡的信任感。台湾方面自不待言。当年的“汪辜会谈”,证明了新加坡忠实扮演中立第三方角色的能力。双方显然相信,新加坡会继续做出最妥当的安排,让会面能够顺利举行;并且都不怀疑提供场地和方便的新加坡,真心希望两岸关系保持融洽。

“习马会”的顺利举行,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它为两岸后续的关系改善,保持了可能性。如果双方愿意接受“共同政治基础”,相信一定能够智慧地找到继续政治接触的变通办法。作为没有直接涉及南中国海主权争议的国家,新加坡被委托协助安排这个历史性会面,凸显了小国也能创造自身的外交价值。倘若中国确实有意借“习马会”,向周边国家传达“与人为善”的外交信号,则新加坡在整个地缘政治变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超乎寻常。(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