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入篮”并非万事大吉 将面临更多博弈因素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5-12-03 11:01:06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张敬伟撰文指出,世界看中国和对人民币的要求,及金融改革的要求是急切和苛刻的。两种立场交锋必然会产生龃龉,加之未来不确定性的其他博弈因素的滋扰,人民币“入篮”不是万事大吉的大团圆,而是中国迈进全球金融秩序后荆棘之途的开始。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人民币“入篮”成功,但未修成正果。

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决议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生效。批准人民币加入SDR或将使更多国家得以放心地将人民币纳入自己的外汇储备。据了解,当前的SDR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

人民币成功“入篮”,堪称水到渠成,可谓量化促成质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大国,当然还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这是中国宏大的硬实力基础——这一基础实力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新秩序的力量已经无可阻挡。传统机构要么接纳、融合新成员成就全球新秩序或新的全球治理机构,要么排斥倒逼中国等新生市场另起炉灶……IMF选择了与时俱进。

今年早些时候,IMF对人民币“入篮”还抱持谨慎态度,不大确信人民币“入篮”能够突破“可自由兑换”的屋顶。然而不久前,IMF对人民币“入篮”重建信心。尤其是在8月下旬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尝试市场化改革之时,伴随着中国股市的动荡,包括美国、欧洲和新兴市场在内的大多数经济体,对中国的举动感到惶恐、疑虑。其怀疑中国是以人民币贬值的方式,来提振出口和挽救资本市场的颓势。IMF和它的掌门人拉加德慧眼独具,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值得肯定。

之后,虽然IMF对讨论人民币“入篮”的议程有所反复,但上月稍早时候,拉加德给世界笃定的答复,人民币符合“可自由使用”货币要求。这意味着人民币“入篮”已成定局。更要者,欧洲国家的支持,日本的谨慎支持和美国的“不反对”,使得人民币“入篮”顺理成章。

人民币“入篮”具有象征和实质两重意义。前者,即如拉加德所言:“(人民币“入篮”是将中国经济纳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对中国过去几年货币与金融体系改革的肯定。”简言之,人民币需要“入篮”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角色”,IMF也需要人民币这个具有活力的“准全球货币”。

在SDR“篮子”里,曾有20种货币,5年一审可谓大浪淘沙。算上人民币,新的SDR“篮子”里按照权重还有美元(41.73%)、欧元(30.93%)、日元(8.33%)和英镑(8.09%)。人民币的权重(10.92%)则超越日元和英镑排在第3位。由此亦可看出,这一权重排序,是全球经济实力的真实体现,也意味着全球金融治理的新变局——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中的重要一员。

实质意义,舆论场有多重解读。央行副行长易纲的6字诀意味深长:喜悦、平静、谦虚。的确,人民币“入篮”不是为中国争取宏大的虚名,而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治理的必要举措。从“入世”(加入WTO)到“入篮”,中国每走一步都是在艰难地“拥抱世界”,哪怕这个世界给予的不是温情而是冷漠。

内中逻辑很清晰,中国要成为全球大国,必须要成为全球秩序中的一员,而前提是通过遵守全球规则成为负责任、有分量的一员。只有赢得世界的信任和主要成员的认可,方能成为重要一员,从而使老秩序发生变革,朝着新秩序的路径前行。

就此而言,人民币“入篮”是世界对中国实力的确认,“入篮”是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就机遇言:

一是能够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人民币真正成为世界货币和IMF成员国官方货币,使人民币迈入“五强”货币之列。

二是作为SDR篮子里的第三货币,将使各国央行和投资者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使人民币成为各国外汇储备的新选择。

三是作为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人民币在SDR篮子中权重会趋势上升,人民币或成为全球流通的真正“硬通货”。此外,对中国股市、债市,走出去的自然人和市场主体,“行天下”更具资金(本)自信。

挑战更迫切。人民币“入篮”只是第一步,要成为真正的全球储备货币还有漫长之路要走。

“可自由使用”不仅是IMF的定性或中国央行的政策宣示,还要靠全球市场的定量实践以及国际社会的评价来断定。现阶段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依然会维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真正实现人民币汇率的“清洁浮动”——自由浮荡,还需要时间。

世界看中国和对人民币的要求,及金融改革的要求是急切和苛刻的。两种立场交锋必然会产生龃龉,加之未来不确定性的其他博弈因素的滋扰,人民币“入篮”不是万事大吉的大团圆,而是中国迈进全球金融秩序后荆棘之途的开始。

何况,5年一审的动态体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节奏等等,都会使人民币面临更严苛挑战。(文章来源:南早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