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读懂“小偷反腐”调侃背后的民意
2014-08-25 09:11:00   来源:综合   评论:0 点击:

  近日,陕西女子房云云跨省盗窃案被宣判,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本来是一起普通的盗窃案,却因其举报称有200万元盗窃涉及合肥两厅

  近日,陕西女子房云云跨省盗窃案被宣判,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本来是一起普通的盗窃案,却因其举报称有200万元盗窃涉及合肥两厅官,并希望立功减刑引起关注。(8月23日人民网)

  十八大以来“反腐风暴”的“成绩单”有目共睹、深得民意。据统计已有41名省部级高官落马,“老虎”官至正国级。笔者以为,再把小偷与反腐如同“情妇反腐”加以调侃,这类调侃已失去基础和意义。即便傍上“反腐”之名,这些本应受到法律制裁、公众唾弃的龌龊“小偷”、“二奶”之流不应成为群众口中的英雄。

  无论“小偷反腐”也好,“二奶反腐”也罢,无不有调侃之意。但是,这种调侃起码能读出三重民意。一是公众对官员贪污腐败行为的深恶痛绝,巴不得所有“蛀虫”全被消灭。二是公众以前对有关机关不主动查找腐败案件线索失望之极,怒其不争,把反腐希望寄托在“情妇”与贪官反水之上、指望小偷“偷出萝卜带出泥”。三是社会上一定程度存在反腐畸形心态,在其眼里只要反腐,法律、道德、伦理没有底线,可统统抛之脑后。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就小偷反腐而言,也极不现实,缺乏有力的依据。其一,盗窃行为本为不劳而获,以偷窃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古住今来在法律和道德层都为不容。如果以反腐之名鼓励小偷,其本质是鼓励违法。就如“青春痘长在别人脸上”似的逻辑,小偷没有偷到自己身上,于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二,小偷反腐只是小概率事件,以报道来看,虽然有12件案件纪委介入11件,纪委“顺藤摸瓜”查办了腐败案件,在所有盗窃官员的案件中也是小概率事件,片面夸大了小偷的反腐作用,放大了“误打误撞”的效果。三是小偷行窃没有以反腐或“劫富济贫”为初衷,称之为“侠盗”或“盗亦有益”不过是一厢情愿。以一言蔽之,我们不应该以违法的行为去揭露或者打击另一违法行为,否则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紊乱,终将得不偿失,受伤害的是社会,埋单的是公众。

  反腐的关键在于制度设计,始终保持“打虎拍蝇”的高压态势,更要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应该看到中央巡视、开通纪委网站、公布电话、征求网民揭“隐身衣”等一列等措施,官员的腐败行为大为收敛,“四风”问题得以清除。长期来看反腐败并非一蹴而就,有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若以“小偷反腐”来“管中窥豹”读民意,就应把官员的财产公示制度的“篱笆”扎好,官员财产都“晒”在阳光下了,难道还怕小偷偷不成?(品岢)

相关热词搜索:民意 小偷 背后

上一篇:“风水”折腾不出科学的“政绩观”
下一篇:领导干部要做到爱民为民利民富民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