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 > 正文

唐山惩罚性电价逼小焦化出局
2014-07-17 19:28:47   来源:综合   评论:0 点击:

    差别电价的实施会对淘汰落后产能发挥多大作用,还有待观察。 中国环境报记者刘秀凤摄  中国环境报记者 周迎久 通讯员 马幼松

  1 差别电价作用多大?

  吨焦成本增加约4元, 竞争力不强的企业未 来可能会自行退出市场

  “现已完成3家企业的差别电价征收,共计49.9万元。除已停产的两家企业和1家非供电公司供电的企业外,其余企业在7月初全面完成设备核实后,会将政策执行以来的差别电价一并补齐。”唐山市供电公司接受采访时表示,将不折不扣地执行差别电价,目前公司正对涉及企业所列设备的供电设备所属地逐个进行核实。

  一位焦化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方案中每千瓦时加收0.1元的差别电价政策和差别电价装备执行电量标准值测算,名单中焦化企业每月被加收的差别电费最少为16万元,最多达48万元,折合吨焦成本增加约4元。

  记者了解到,此次被实施惩罚性电价的14家焦化企业基本为中小型焦化厂,均未达到《唐山市钢铁焦化水泥电力玻璃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治理时限规定。对此,业内人士的看法是,现在焦化行业普遍不景气,因为节能减排成本比较高,很多中小型焦化厂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能拖就拖。所以,超出治理时限并不意外。

  记者在已经开工建设干熄焦和污水膜处理的焦化企业了解到,这两项环保设施的建设费用预算达2亿~3亿元。就目前形势来看,一些中小型焦化企业的确难以承担。

  “过去行情好的时候,很多企业对环保不重视,现在焦化企业正处于基本的利润平衡点上,小型焦化企业目前在既没有资金上环保设备又想维持生产的情况下,只能接受这一电价,因为相比环保治理费用,增加的电力成本还是低。”这位焦化企业负责人表示,差别电价的执行势必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自行退出市场似乎已成必然。

  2 焦化企业为何频频受罚?

  企业难以满足新的排放标准要求,污染治理难度不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唐山焦化行业作为环保政策收紧的目标行业,之所以频频受罚,除了少数违法企业恶意偷排外,主要原因还是环保设施投入不到位,污染物排放不能适应新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据唐山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要达到50毫克/标准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要达到500毫克/标准立方米。但目前,多数焦化企业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450毫克/标准立方米,氮氧化物含量更是达到1800毫克/标准立方米,与国家标准相距甚远。

  “尽管新标准对现有企业给出了两年多的过渡期,但2015年后将执行新建企业排放限值标准。这对目前多数处于亏损状态的焦化企业来说无疑是又一个严峻的考验。”这位负责人同时认为,由于当地焦化产业内存在大量中小企业,也加剧了行业污染治理的难度。

  “焦化行业现行的环保标准,就是为了促进焦化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和规范焦化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秘书长石岩峰谈及焦化行业环保问题时认为,为了实现行业的节能减排,应当鼓励焦化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如装炉煤水分控制、配煤专家系统、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焦炉煤气高效净化等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术等。

  3 产能过剩下的寒冬

  企业亏损严重,价格下跌两成多,差别电价政策就是希望压减过剩产能

  相对于电价提高导致成本上升的压力,让焦化企业更加头疼的是长期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寒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每年都有大量焦化产能被淘汰,但当前焦化行业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短期内仍无法解决。2014年,全国焦化行业计划淘汰落后产能共计1195万吨。

  在焦化企业下游消费群体中,钢铁行业占据首位,每年能消费8成以上的焦炭。但在目前产能过剩、钢企采购量减少的形势下,焦炭价格也一路下跌,甚至已重返10年前的水平,导致焦化企业亏损严重。

  今年以来,国内焦炭市场持续跌势。以唐山地区为例,年初至今,焦炭价格累计下跌340元/吨,跌幅达24%。受此影响,焦化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只有少数企业能依靠副产品勉强维持运营。

相关热词搜索:唐山 惩罚性 电价

上一篇:荥阳王村镇两企业无使用许可证加工危险化学品 无人监管
下一篇:清算行“神速”走出亚洲 适度“松绑”提升人民币投资职能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