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时隔3年后全面降准 不是要“大水漫灌”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9-01-05 10:45:58

央行时隔3年后全面降准,不是要“大水漫灌”

▲央行官网截图。

2019年伊始,央行“强化逆周期调节”就放出大招——时隔近3年后,重启全面降准措施。

据新京报报道,1月4日晚间,央行宣布,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结合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一说释放流动性,很多人就会理解为“大水漫灌又来了”。降准的确能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但仍是一种宏观审慎调节工具,属于结构性宽松,没有偏离稳健的货币政策轨道。稳健不是说不释放流动性,而是说松紧要适度。

揆诸当下,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稳定,正逢其时。

从时间点看,距离春节还有约1个月时间。春节是社会资金需求旺盛的时候,发红包成了刚需。央行分两个时点分别降准,与此合拍。加之财政收入也要上交国库,不补充流动性就会出现大的缺口。

▲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截图。

从市场需求看,国家统计局2018年12月31日公布的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4%,降到了荣枯线以下,创造了2016年3月以来的低点。此前公布的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也出现双降。

PMI、CPI、PPI指数变动,不代表经济不稳了,比如PMI、PPI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更大,CPI则与非洲猪瘟导致生猪价格走低有关。但这些都可能影响企业实际贷款利率,特别是在节后。

在此背景下,稳定市场利率水平的问题就尤显突出。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降准释放流动性,能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刺激投资,助力经济稳增长,这也让此次全面降准意义溢出了“短期缓解春节前流动性”的范畴。

▲从总理提出全面降准,到央行落地全面降准,中间只隔了短短五个小时的时间。

从外部环境看,美联储今年升息频次将降低,股市等市场指标显示,美元有可能在18个月内从升息走向降息。这有利于弱化投机资金在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套利冲动,降低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浮动的难度。

该出手时就出手。2019年初就“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工具并用,主动强化逆周期调节,熨平周期波动的冲击,无疑比事到临头再动手好。释放约1.5万亿资金,无论从经济稳增长还是继续化解企业融资难题,都是利好。

虽然全面降准性质上不是大水漫灌,但仍需要防止出现大水漫灌式政策效应。结构性宽松释放出的流动性,理想的投放处自然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短板。说得更具体些,当前的短板就是中小微企业和普通消费者。“大河有水小河满”,雨露最该沐泽的就是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带动供给侧改革和促进消费等。

而要让逆周期调节达到预期效应,与流动性相关的结构性问题需一并处置。考虑到过去资金闸门放开,总会出现“饱汉子吃得过饱,饿汉子却吃不着”的情况,针对产业发展不平衡、企业社会信用评估机制不健全、银行信贷结构不合理等症结,理应对症施策,包括相关领域的结构性改革需更严格的进度考核。

新年初始全面降准,不是“大水漫灌”,而是强化逆周期调节所必要的调控起手式。应对当下“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形势,也确需这样未雨绸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