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言论透露出人民币汇率三个重要趋势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6-05-12 09:30:23

近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权威言论接踵而至。先是5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再是5月9日,“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访谈文章中强调:“汇市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

结合汇率决定理论和现实市场变化分析,我们认为,权威言论传递出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三个重要趋势信息。

首先,人民币汇率本位在于自发调节内外均衡。

汇率的本质是货币的全球价格,短期波动是正常的,但如若价格对价值的偏离过大,短期波动过于激烈,那么,汇市失序将对资源配置造成扭曲,对经济发展形成抑制,给长期投资带来困扰。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始终是让市场在汇率决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主导作用,并让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走势更加符合均衡汇率变动的内生趋势。

需要强调的是,一方面,随着汇改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对美元的盯住效应渐次削弱,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变化愈发成为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强调双边汇率将难以把握人民币币值变化的核心趋势。另一方面,稳增长不是目标,中国出口的汇率弹性有限,而且,中国向来不提倡以邻为壑的博弈选择,所以,人民币没必要也不会参与竞争性贬值。

其次,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任重而道远。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人民币汇率变化也将反映结构性调整的阶段性成果。我们认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一项长期任务,中国货币主管部门不会由于短期维稳取得成效而放松警惕。

值得强调的是,2016年3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并没有如国际悲观预期般急速贬值,而是在6.5左右实现了阶段性稳定。然而,从“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形成机制看,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压力下降,更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基本面短期内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美元指数已经开始触底反弹,并可能将在多重因素作用下重拾一波升势,因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压力可能将再次加剧。在双向波动的基调下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任重而道远。

第三,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将不断加强。

2015年“8·11”汇改以来,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存在强烈的贬值预期。为改变这种危险的现实,中国货币当局采取了“疏堵并举”的预期管理策略。在堵的一面,加强了金融对外开放的稳健性,提升了对非法跨境套利和违规资本外逃的审查力度,有序缩窄了套利渠道,并放出了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的高层政策信号。在疏的一面,加强了金融市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了CNY(人民币汇率)市场对符合规定境外投资者的开放力度,并通过推进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政策搭配为人民币夯实了币值稳定的经济基础。

“疏堵并举”的预期管理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国际市场人士近来纷纷改变了对人民币的悲观预期,但伴随着美元指数由弱转强、国际货币博弈渐趋激烈,且美国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五个经济体列入汇率观察名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压力可能将再度放大,中国货币当局需持续加强预期管理,引导境外市场加强对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的物质基础这一关键判断的认同。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面临短期挑战,但我们对未来依旧谨慎乐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