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克隆牛肉明年恐上市 技术及食品安全仍存疑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6-02-19 09:30:00

许晓椿。

许晓椿。

三只克隆藏獒(此图由受访者提供)。

三只克隆藏獒(此图由受访者提供)。

位于天津的克隆工厂。

位于天津的克隆工厂。

百万代孕母牛上哪里找? 批量克隆牛的成本能解决吗? 神话还是科学?

“克隆工厂”董事长许晓椿回应克隆牛肉相关疑议

英科博雅基因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克隆工厂”一期工程将实现年产肉牛胚胎数量10万头,预计占国内每年肉牛屠宰量的千分之五。项目二期工程投产后,这一数字将扩展为100万头。今年年中“世界最大克隆工厂”将会启动运营,在条件具备,各项准备工作都充分的前提下,最快在两年之内,第一批由“克隆工厂”培育的克隆牛将能出栏。

部分克隆专家指出,从低存活率和转化率、生产成本看,量化生产克隆牛的计划仍有诸多现实问题。除了对于其技术方面的质疑,有关食品安全及监管等也成为人们诟病“克隆工厂”的原因之一。

记者专访了“全球最大克隆工厂”项目的董事长、CEO许晓椿,他表示,对克隆技术质疑与疑惑源于不了解,动物克隆技术实际上已经发展了近20年,其成熟程度已经达到进入商业应用的“最佳时期”。

此外,针对专家对技术方面的质疑,他则表示,很愿意听到“这件事是做不到”的声音,他告诉记者,如果是人人都可以做成的事情,他们不做。“一个行业没有‘壁垒’,我们是不做的。”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张丹(除署名外)

“不要以为博雅做的事情,在一个普通实验室是能够重复出来的。这就是行业的‘壁垒’,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北大博雅控股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许晓椿说。

最大克隆工厂年中运营

广州日报记者:据了解,在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克隆工厂”将会运营,请问目前“工厂”的建设进度如何?是否能够如期运营?

许晓椿:正如之前我们宣布的,将会在今年的年中启动它的运营,所以,现在一切都还是按照计划在进行。

广州日报记者:现在“工厂”建设到什么程度了?

许晓椿:我们“工厂”的整体建筑现在已经完成,具体到实验室,目前还需要进行一定改造。整个项目并不是最近才开始,从2014年9月,项目就开始了。大家不应该把时间点看得太重,因为这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

广州日报记者:是不是说,尽管这个项目是去年才宣布,但是很久之前就已经在筹备了?

许晓椿:对。其实干细胞技术和克隆技术实际上就是姊妹技术,我们公司2009年成立时,克隆羊之父就来过无锡很多次。如果广义来说,从2009年开始,我们公司就已经进入克隆技术的领域了。

广州日报记者:具体到天津的“全球最大克隆工厂”这个项目,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

许晓椿:根据我们具体实施的项目,其实我们博雅旗下的克隆犬项目是位于威海,2014年,第一批克隆犬就在威海诞生,今后,我们更多的顶级搜救犬克隆会以威海作为基地。天津的项目,是克隆牛胚胎的基地。根据我们不同产业的特性,我们会选择不同的地点。

成立克隆公司毋需办证?

广州日报记者:在中国,成立克隆公司,需要办理哪些必要的手续及审批?也就是通俗所讲的,需要办哪些“证”?

许晓椿:我反过来问,发明计算机的时候,你要不要去国家部委去申请人权保护和个人信息隐私保护?需不需要申请一个电子的信息“牌照”?是不是需要申请一个银行“牌照”?

广州日报记者:当时的计算机还没有发展到现在的这种阶段。

许晓椿:所以,是没有的。一个新技术出现之后,你并不知道它的应用层面在哪里。所以,我们很难说,我们想象的是,一个新技术出来,好像是应该有,但事实上只有在计算机发展到它需要解除银行“牌照”时,它才会去考虑申请这个银行“牌照”。它涉及的个人信息登录,才会考虑在个人信息登录方面申请“牌照”。因此,你很难说一个新的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它就该去申请。当然,我们“克隆工厂”从它的规范性和所有动物保护、养殖等规范,相比中国的普通农场,肯定有更高的养殖水准,但这并不是强制性的。相反,这体现了一家企业通过更高的标准来影响行业。

广州日报记者:有观点认为,在去年博雅宣布建立“克隆工厂”时,工厂已经建设了80%,此时公众却完全不知情,而公众其实是享有相关知情权的,是吗?

许晓椿:我觉得,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克隆工厂”才会这么说。这是一个新的细胞技术,华大基因是不是要将它的细胞技术向公众披露呢?有人可能对克隆这两个字进行了过分解读。企业运营是在很规范的商业环境下运营,对于一个规范的企业,以博雅为例,博雅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不但是一个很规范的企业,也是一个很保守的企业,所以,如果有向公众披露的义务,博雅肯定会向公众提前披露。但是,这是企业的投资,第一,不涉及国家的钱,不涉及政府的钱,这是企业利用自由资金的自由发展。公众应该很自豪,中国有这样的企业。

批量产克隆牛真能实现?

广州日报记者:中国传统农畜部门对“全球最大克隆工厂”反应“冷淡”,甚至还有不少的质疑声,你是怎么看待这些“声音”的?

许晓椿:我们是很平淡的心情来看待这种反应的。我们本身就没有想要一个轰动的效应,我们在生命科学领域还是起到了很好的先行作用,我们也是中国唯一一家美国FDA三期临床认证的企业。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博雅不需要大众的“赞赏”,我们就是把事情做好,推动产业的发展。

广州日报记者:国内外专家指出,从低存活率和转化率、生产成本看,量化生产克隆牛的计划仍有诸多现实问题。请问博雅是否已经考虑过此类问题,计划如何解决?

许晓椿:我们很高兴听到大家说“这件事做不成”的声音。我们很愿意听到说,“这件事是有挑战的”。在博雅的理念中,如果是人人都可以做成的事情,我们不做。如果一个行业是没有“壁垒”的,我们是不做的。国内有那么多克隆专家,去帮我把狗克隆出来,既然他们认为这个事情这么容易,没有技术壁垒,很容易被重复的话,那他们把狗克隆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在你牵一条狗来,70天绝对给你一条一模一样的“复制狗”。国内甚至全球的克隆专家,你能不能有这个把握?但是,我敢说你牵到博雅来,如果70天我们克隆不出来,可以赔偿你三条狗的价钱。其他人做得成吗?做不成。他们会说,由于克隆的低存活率,根本不可能把这件事情做成。那为什么博雅可以做成呢?

母牛都可以代孕?

广州日报记者:能否具体来解释或举例有关克隆牛成本的问题?如一头克隆牛从胚胎到存活,转化为成牛后进入市场,一共花费的时间、成本是多少?

许晓椿:克隆牛的生理性和天然牛是一模一样的。不同的牛成熟期不同,美国顶级的安格斯牛成熟期需要18个月,而日本顶级的和牛成熟期则是30个月。为了达到相应的品质,不同的牛宰杀的时间也不同。

广州日报记者:与传统的畜牧牛饲养,两者的成本相比较是怎样的?

许晓椿:应该说两者不会相差太多。因为克隆解决的是供应量的问题,并不是把它克隆了,就把它变得极其廉价。克隆不会增加相应的成本,因为如果增加成本将会没有竞争力,同时,也不会令优质的牛肉变得廉价。它解决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你在过去花同样的钱,买都买不到,买到的也可能是假的、劣质的。现在你就可以买到品质优良的。

就像是我们曾经吃的草莓,同样是花几十元,买到的草莓都是有大有小、有甜有淡,而且还脏兮兮的,现在花同样的钱,买到的草莓品质则更加标准化。

广州日报记者:有网友提出,很直接的问题就是,每年10个克隆牛胚胎,就需要10万头母牛进行母体孕育,这些母牛将会从哪里来补充?最终实现的100万头母牛又从哪里寻找?

许晓椿:中国现在牛的喂养量有1亿头左右。克隆技术它并不需要同一品种的牛才能生产,它可以进行代孕。奶牛可以替肉牛代孕。与中国整体的喂养量相比,哪怕是100万头,都是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几千万头的母牛,都可以成为代孕母牛。

吃克隆牛肉安全吗?

广州日报记者:有消息表示,食品安全和监管缺失,令人对“克隆工厂”充满疑虑。如何看待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监管是否存在缺失?

许晓椿:这件事大家应该多去了解。因为无知者无畏,大家有时提出的问题,问题本身有价值,但是,希望提出问题的人应该更多去了解。美国从1999年开始,对克隆牛长达15年的食品安全监控,2006年发布了第一版关于克隆牛安全及风险分析。这些都是公开的,在美国的FDA网站上,都可以进行下载阅读,一共有大概950页左右。得出的结论很简单,克隆牛无论生理还是寿命等跟天然牛是一模一样的。克隆牛产生的产品,无论是牛奶、牛肉,都和天然牛一模一样。事实上,你根本分不出是克隆牛还是天然牛。所以,美国对于克隆牛后代产生的产品,完全允许上市,不需要任何标签。大家如果对于中国克隆牛还有怀疑,那可以去美国的FDA网站直接查阅。其他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英国,相关食品委员会都做过类似的调查,得出的结论与美国也是一样的。

广州日报记者:有专家认为,克隆动物的安全性得到认可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如何看待此观点?

许晓椿:15年算不算长?坦率地说,我觉得我们的专家应该更具有国际视野,去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不只是在中国的发展,而是在全球的发展。我希望专家提出这个问题时,应该首先把美国FDA网站的克隆动物的安全及风险分析读透,在此基础之上,可以讨论哪里还有需要再改进的地方。安全性认可当然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15年算不算长期?到哪一个点才算是长期?我们的新药研发,通常也只观察两年。

克隆牛影响传统畜牧业?

广州日报记者:“克隆工厂”的未来前景如何?你们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吗?

许晓椿:我们可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们并不是全球第一家从事克隆的企业,但是,我们很可能是第一家把克隆技术成熟推进到商业应用的企业。在我们之前,有一些克隆企业,由于介入得太早,生不逢时,容易就成为“先烈”。我们应该算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期,推动合适的产业。一个产业的成功有三个要素:一、技术的成熟度。二、广阔的市场需求。三、需要有足够的资本推动。

广州日报记者:在克隆牛进行商业化之前,曾经也有媒体报道过,克隆猪等也尝试过产业化,但是,随后便杳无音信了。不知是克隆技术的特殊性,需要这种“沉默”,还是克隆技术在进行商业化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许晓椿:我认为应该是后者的分析论断更有可能。因为任何一个产业从启动到进入商业化运营,通常需要15年到20年左右。以光伏为例,光伏发电最早是在1954年的贝尔实验室试验成功的,而真正将其制作成为光伏电池,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这段时间,差不多花了20年时间。植物克隆从上世纪60年代试验成功,到它进入商业化,也是经历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因此,动物克隆技术从1996年产生,到它进入到商业化,花上20年的时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是否吃过克隆牛肉?

广州日报记者:你是否在吃克隆牛肉?

许晓椿:吃过,很好吃。我说过,中国开始的这个克隆牛项目并不是第一个,在美国、韩国都有克隆牛项目,用于快速建立优秀的种群。大家还是妖魔化了克隆技术。我们也在美国的谷歌看了有关“中国克隆牛工厂”的评论,他们的评论是感叹中国技术的发展。为什么在美国没有形成这么多负面的效应,知识是很重要的。现代的社会还需要不停地去了解,我们对于克隆的很多疑惑、质疑,还是源于我们对其的不了解。

广州日报记者: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对于“克隆”有认知偏差?

许晓椿:对,是这样。大家怎么没觉得计算机是妖魔化的?因为大家已经用到了、了解到了。但是为什么对克隆技术却有这么多想法?其实就是对技术本身没有那么多了解。大家去超市选择草莓时,肯定不会去专门选择一个“从来没有被克隆过的草莓”的想法,因为大家经常接触,没有陌生感。克隆牛方面,最早进入商业,是在美国使用克隆技术,复制顶级的高端牛,后代就进入食品链。这不是今天才发生的过程,技术在不断地成熟。

广州日报记者:你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企业老板?如何定位自己?

许晓椿:我认为,高科技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技术发展有高度敏锐性,同时具有商业敏锐性。如谷歌、微软的老板,他们是在IT、软件领域绝对的专家,两者本身并不矛盾。过去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原来从事产业只是一个低端产业,不需要太多专业技能的行业,只要敢做,谁都可以做老板。现在社会已经发展,以创新技术性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对CEO的要求就会与原来有所不同。我觉得,能够把技术推向市场,是一个很让人鼓舞的过程。

更多精彩资讯>>>

标签: 食品安全 牛肉 明年 技术

猜你喜欢

“赋能金融,共筑安全”知虎科技2023年金融行业生

赋能金融,共筑安全知虎科技2023年金融行业生态大会于5月18日在上海静安喜来登大酒店7楼会议大厅隆...更多

2023-05-18 21:28:11

2023电信日|思特奇以科技创新为翼,携手运营商数

2023年517世界电信日主题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增强最不发达国家的能力。据悉,全球27亿没有接入互联网...更多

2023-05-17 16:03:35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思特奇:构筑数字经济生态

4月27日,以汇聚数据资源 赋能数字经济为主题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据资源论坛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更多

2023-05-05 16:06:03

CCBN2023丨思特奇以技术创新为指引 携手中国广电

科技创新浪潮驱动下,中国广电正着力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并向数字经济、...更多

2023-04-23 12:06:44

CCBN2023 | 思特奇伍鑫:5G+端到端IT支撑,助力

4月19日,在第29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3)展会上,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更多

2023-04-21 13:31:32

CCBN2023|融创5G新时代!思特奇亮相第二十九届中

4月19-21日,第二十九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3)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更多

2023-04-20 11:17:03

新品发布 | 护航数智新时代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2023年4月8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辽宁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更多

2023-04-11 10:49:43

以生态促发展 共赢数字经济 | 思特奇亮相2023

4月8-9日,2023中国·辽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博览会在沈阳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作为...更多

2023-04-10 15:14:45

融合创新 数字赋能 | 思特奇与您相约CCBN2023

2023年4月19-21日,第二十九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3)将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盛...更多

2023-04-04 11:11:58

数智赋能产业升级 | 思特奇邀您莅临2023中国·

4月8-9日,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沈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更多

2023-04-03 12: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