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酸枣撑起50亿大产业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2 10:47:52

7月底的太行山脉,绿意盎然。走进赞皇县任家洞村的酸枣林,青绿色的果实挂满枝头。正值酸枣生长关键期,农户们穿梭在林间,忙着修剪枝叶、浇水施肥,精心进行田间管理,为后续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我家有10来亩地,都租给村里了,我还在公司打工,一天能挣100块钱,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村民安庆芳一边给酸枣树修剪,一边笑着说。这个曾以大枣种植为主的村庄,如今靠着酸枣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河北道地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支部领航:一颗酸枣的价值革命

任家洞村的蜕变,始于一次大胆的产业转型。“我们村种植大枣有近百年历史,近几年大枣经济效益比较低。”村党支部书记翟立朋回忆道,在县委、县政府指导下,村里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大枣改接酸枣的新路径。

从2022年至今,任家洞村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引进张家口怀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产业基地。“我们把原先的枣树改嫁接成酸枣,从2024年开始实验,今年按挂果情况,一亩地预估产量在300公斤以上。”公司赞皇基地总经理樊帅对前景充满信心。目前3000亩基地已带动周边100多农户就业,村集体收入从4000元跃升至近50万元。

赞皇县地处太行山脉,有着“中国大枣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酸枣产业,年加工酸枣30万吨,酸枣仁年交易量近7000吨,年产值达50亿元。作为全国最大的酸枣仁加工集散地,赞皇县对资源禀赋有着深刻把握,其酸枣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70%。

在任家洞村新建的酸枣特色种业基地里,一系列科研设备即将投入使用,“以科技力量更好更快助力产业发展”,翟立朋所说的,正是赞皇构建“育种—种植—加工—研发”全产业链的实践。

科技赋能:从山间野果到亿元产业

做大做强酸枣产业,先要过技术关。赞皇县酸枣产业过去面临提取酸枣仁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难以处理的问题。该县于2022年引进高端药用酸枣精深加工项目,解决了酸枣水洗污染问题。

“该项目可循环利用经过工艺流程处理的酸枣水,有效解决酸枣仁松散加工造成环境污染、流通环节黄曲霉素超标等问题。”赞皇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郝俊丽说。

而在河北康平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化车间,提取设备正将酸枣仁转化为高纯度浓缩液。“我们工厂2024年12月投入使用,主打酸枣仁复合颗粒等深加工产品,都有国家发明专利。”公司总经理谢超拿起产品介绍,“市场上酸枣仁每公斤400至500元,我们的深加工产品每盒能卖到200元左右,按照一公斤酸枣出10盒成品,价值翻了10倍。”这座占地3400平方米的工厂,年产300多万盒产品,预估产值达1亿元。

科技赋能让产业焕发新生。2024年9月,赞皇酸枣种子搭乘实践十九号卫星升空,开启航天育种新征程。目前,赞皇县已选育优质酸枣品种38个,审定新品种3个,建设500亩育苗育种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种源保障。

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目前,全省常年种植中药材品种120种,以大宗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为主,其中道地药材41种,主要有金银花、柴胡、连翘、酸枣仁、黄芩、北苍术、安国“八大祁药”等。

2024年,河北省道地药材种植面积215.4万亩,产量111.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3.4%、12.1%,基本形成燕山、太行山中药材产业带和冀中平原、冀南平原和坝上高原中药材产区“两带三区”优势区域布局。

三产融合:生态价值转化的赞皇实践

“禁止抢青采收!”每年酸枣成熟季,这样的宣传语响彻太行山间。赞皇县出台全国首个县级野生酸枣保护决定,划定保护区,既守护了18万亩野生酸枣资源,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如今,23万亩酸枣林铺展山间,形成“野生抚育+人工种植”的生态产业格局。

产业链的延伸让价值倍增。目前,赞皇县孤山村1100多户从事酸枣加工,村民张凯英一家年生产酸枣仁25吨,纯收入约100万元;三六沟村村民张晓妹将酸枣产品引入民宿,让游客体验“太行睡乡”的康养魅力。2024年,赞皇县接待游客562万人次,文旅融合让“酸枣红”焕发多元价值。

据了解,赞皇县将逐步建成10万亩酸枣人工栽培基地、酸枣仁产地仓储物流中心、酸枣仁产地交易中心、酸枣脱肉脱核产地加工集群、健康食品产业加工集群、睡眠康养及产业服务集群。

“赞皇县将促进酸枣产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推动赞皇酸枣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使之成为特色富民大产业。”赞皇县委书记陈宏锋说。

从任家洞村的土地流转到全县50亿元产值,从传统加工到“睡眠经济”新业态,赞皇酸枣产业的崛起,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正如歌曲《最美赞皇酸枣红》中所唱:“太行深处酸枣红,一颗酸枣一颗心”,这抹红色正沿着产业链条,蔓延成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为河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着鲜活样本。(记者 贾宏博 李佳琦)

标签: 一颗 酸枣 撑起 50亿 产业

猜你喜欢

助力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入市 甘肃完成首次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

近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向社会公示2025年首批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结果。结果显示:此次竞价机制电量规模8.3亿千瓦时,中标价格为0.1954元/千瓦时,执行期限为12年。甘肃是新能源大省。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新能源装机突破7500万千瓦,约占电源总装机的67%。随着新能源规模持续壮大,今...更多

2025-11-04 15:29:28

前三季度青海省农产品出口额增速居全国首位

10月30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出口额5.9亿元,增长52.8%,增速居全国首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5个百分点。青海全省农产品出口增势强劲,输出渠道不断拓宽。青海全面深化与香港的经贸合作,农畜产品输出实现突破,1月至9月,冰鲜藏羊肉成功进入澳门市场,乐都...更多

2025-11-04 15:27:13

前三季度宁夏工业投资增速居全国第二

记者近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宁夏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增速位居全国第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62.6%,增长贡献率19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宁夏工业投资的高增长并...更多

2025-11-04 15:03:01

宁夏审计监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工程款拖了近两年,公司资金链快断了,工人工资一直无法结清,材料款也欠着,成了我的‘心病’。没想到审计部门主动介入,还紧盯付款流程推进,这钱终于到账了。”10月29日,福建某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高先生拿到拖欠的工程款后激动不已。去年,该企业承接了宁夏某工程项目,工程完工后,工程款迟迟未到账...更多

2025-11-04 15:02:07

宁夏“原州织女”促振兴

一双巧手,织出锦绣生活;一个品牌,激活万千潜能。近日,走进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曾经深藏于乡间的“指尖技艺”正转化为蓬勃发展的“指尖经济”。固原市原州区打造“原州织女”劳务品牌,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市场运作”模式,带动4500多名妇女实现就业,产品远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突破2...更多

2025-11-04 15:01:26

内蒙古今年有望再新增2家上市企业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金融办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内蒙古双欣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创源金属有限公司可能上市。2025年10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消息显示,内蒙古双欣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2025年10月17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更多

2025-10-31 16:00:03

前三季度内蒙古存贷款实现双增长

10月29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5年前三季度内蒙古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截至9月末,内蒙古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实现双增长。其中,各项存款余额达41370.8亿元,比年初增加2329.9亿元,同比增长7.3%;各项贷款余额达32677.8亿元...更多

2025-10-31 15:46:12

甘肃:锻造“钢筋铁骨” 产业焕新升级

近年来,甘肃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夯实工业基本盘,通过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双向发力,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新而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多

2025-10-31 15:44:37

前三季度甘肃省实现进出口总值483亿元

10月29日,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今年前三季度,甘肃省商务系统聚焦扩内需、稳外贸、强招商、拓开放重点任务精准发力,甘肃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同比增长2.7%;实现进出口总值483亿元,增长14.5%,增速居全国第6位;实施新建、续建项目5610个,到位资金7170.9亿元,同比增长...更多

2025-10-31 15:43:32

今年1至9月甘肃省接待入境游客近30万人次

记者近日从省文旅厅了解到,今年1至9月,甘肃省接待入境游客29.9万人次,同比增长62.04%。文旅市场呈现动能足、增长快、持续火的蓬勃态势,“交响丝路 如意甘肃”的国际吸引力持续攀升。入境游市场的亮眼表现,源于甘肃省精准发力的国际文旅推广行动。今年以来,甘肃省主动架起跨国文化桥梁,以“...更多

2025-10-31 15: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