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丰田召回次数最多通用召回数量最多
今年上半年,短短6个月,被召回汽车的数量就达到了近600万辆,约为去年同期的两倍,甚至比去年全年召回的数量还多。作为豪华品牌的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保时捷也出现了召回事件,其中玛莎拉蒂进行了两次召回,涉及车辆达4.08万辆,而保时捷虽然仅发布了一次召回公告,但是召回数量却高达10.89万辆。
2016年上半年,国内的汽车召回事件发生的比以往更频繁。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官网公布的召回公告,法治周末记者统计发现,今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期间,有关汽车召回的公告共有69次,涉及30余个汽车品牌,召回总量接近600万辆,为599.8万辆。
而根据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5年12月18日,去年共有76家企业开展了226次召回,涉及缺陷汽车554.85万辆。召回次数同比增长29%,召回车辆较上年同期增长17%,创历史新高。
2015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共公布汽车召回公告67次,涉及40余个品牌的百余款车型,召回总量达258万余辆,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1.26倍。
今年上半年,短短6个月,被召回汽车的数量就达到了近600万辆,约为去年同期的两倍,甚至比去年全年召回的数量还多!
通用汽车召回总量居首
根据此次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在质检总局公布的69次汽车召回公告中,大众和丰田并列成为召回次数最多的车企,均为7次,而召回数量最多的车企则为通用汽车,丰田排在第三位,大众位居其后,排在第四位。
2016年上半年,通用汽车(包括上汽通用,下同)共发布3次车辆召回公告,召回汽车总数高达220.5万辆,占据上半年召回总数的36.8%。在这3次召回中,涉及车辆最多的一次,高达216.1万辆,通用汽车由此也成为了今年上半年单次召回数量最多的车企。
而据了解,2015年单次召回数量最多的车企是广汽本田,召回数量为41.3辆。
从单次召回的车辆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超过去年广汽本田41.3万辆纪录的召回总共有3次,包括丰田、本田、上汽通用,单次召回数量分别为43.3万辆、53.3万辆和216.1万辆。
从召回总量来看,今年上半年排在前十的车企分别是通用、本田、丰田、大众、日产、福特、克莱斯勒、保时捷、捷豹路虎、马自达。
高田气囊事件致多家日系车企实施召回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69次汽车召回公告中,有16次涉及气囊问题,涉及到的汽车品牌分别为马自达、丰田、奥迪、本田、三菱、雷克萨斯、宝马、英菲尼迪等。并且在召回前十车企排名中,日系车企占据4席,分别是本田、丰田、日产和马自达,除日产外,其他3车企的召回原因均与高田气囊有关。
由于日本高田集团供应的安全气囊会爆裂金属碎片,从而对前排乘客造成安全威胁,自2008年开始便有车企不断召回相关车辆。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高田气囊已经累计导致全球4000余万辆汽车被召回,涉及到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宝马、本田、丰田、三菱、斯巴鲁、菲亚特等十余家跨国车企,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汽车召回事件。
对于安全气囊爆裂金属碎片的原因,高田方面表示由于推进剂的存放没有防潮措施,在经过多年的高温和高湿的不利条件之后发生老化,在某些条件下,造成推进剂性态发生变化,导致气囊爆裂。
虽然高田官方表示歉意,并配合执法部门与汽车制造商的工作,但车企因此受到重创已成事实,其中本田品牌受到的影响最大。
统计数据显示,在因高田气囊问题被车企发起的16次召回中,14次为日系品牌所发起,本田为此发起了6次召回。
从统计数据来看,高田安全气囊所引发的“多米诺效应”仍在持续,今年上半年,日系车企(丰田、本田、三菱、马自达)因高田气囊问题已累计召回152.4万辆,约占上半年召回总量的四分之一。
自主品牌仅召回1万余辆
虽然今年上半年发起召回的车企主要是日、美、德系这些合资企业,但同时也发现,随着国内召回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责任感的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的召回统计中也出现了自主车企的身影,它们分别是长城、吉利、江铃,召回车辆为10760辆,约占上半年召回总量的0.2%。
其中吉利汽车发布了两次召回公告。1月22日,因侧气帘无法正常展开,吉利召回部分帝豪E C 8,共计1593辆。6月29日,吉利汽车和浙江豪情汽车召回521辆E C 7和G C 7,原因是部分车型的变速器存在安全隐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豪华品牌的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保时捷也出现了召回事件,其中玛莎拉蒂进行了两次召回,涉及车辆达4.08万辆,而保时捷虽然仅发布了一次召回,但是召回数量却高达10.89万辆。
"宋体" >亿元的广告投入都不止。但三星呢?在中国,恐怕要打造这样的灵魂人物,既不现实,也不被三星体系所允许。
什么是中等水平的推广和传播?
笔者认为,中等水平的推广和传播,就是把企业放在行业里凸显出来,把企业家作为行业领袖凸显出来。这种传播,专业性很强,在圈内达到扬名立万的效果是可以的,但要跳出行业,形成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也不现实。
问题的关键是,现在三星推广和传播,都很难达到以上两种境界。只是停留在产品面上。所以,三星推广和传播,要有多大效果,对销售产生多大推动作用,那肯定只能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