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两大意外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1-18 09:57:01

过去一段时间,两条逻辑主导国际国内的经济运行。在国内,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间的“跷跷板”摆向金融,资本市场泡沫化。由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传导出现阻塞。当经济下行倒逼货币政策放松的时,银行间充足的流动性无法传导至实体经济,在银行间市场形成了流动性“堰塞湖”,推高了资产价格。同时资产价格的大幅走牛也分流了实体经济资金面,给经济带来下行压力。这样一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跷跷板”效应持续自我强化。在国际上,由于发达国家间的复苏进程不同,各国央行的政策“背道而驰”。在2015年12月美联储加息落地,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的时刻,欧央行和日本央行仍然处在QE的宽松周期当中。

在2016年,上述两条逻辑可能被打破,带来2016年的两大意外。意外之一,“跷跷板”跷回实体。疲弱的实体经济叠加金融业增速放缓,将危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保障就业的硬目标、硬任务,有力的刺激政策势在必行。一旦强有力的刺激需求政策出台,实体融资需求将被激发,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传导路径将被打开,形成对于流动性“堰塞湖”的泄洪,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跷跷板也将跷回实体,金融市场泡沫化的过程将减弱乃至终结。意外之二,美国复苏不及预期,货币宽松预期再起。由于美国并没有解决危机前的结构问题,本轮复苏仍旧建立在资产价格的上涨之上,离开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复苏过程很可能不可持续。一旦美国的复苏不及预期,产生新的货币宽松的预期,加息周期可能终结,甚至出现新的QE和降息。

光大最新观点

高频数据显示实体经济依然低迷。高频数据显示稳增长政策下生产面并未明显企稳。六大发电集团耗煤量同比跌幅继续扩大。房地产销售继续回暖,30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单周同比增速有所改善。实体经济表现依然较为疲弱,企业景气状况持续恶化,经济增速持续回升依然需要宽松政策保驾护航。

实体经济资金面继续宽松,投资意愿不足推动制约宽松政策效果。实体经济疲弱的背景下,宽松政策不断加码,信贷与社融投放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实体经济资金面延续宽松态势。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同比增速在11月已经超过投资增速在3.8个百分点,显示资金已经不是投资回升的制约因素。而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有限成为阻碍投资回升的主要原因。

稳增长政策将显著加码,推动经济企稳回升。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稳定与金融风险发生可能性上升,政府工作重心将转移至稳增长。16年刺激政策将继续加码,推动经济企稳回升。一方面,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除常规降准降息之外,将继续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专项金融债以及城投债加速发行等推动社会融资总量扩张;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将有效发力,财政赤字率将突破3%。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决策层将稳增长作为最重要政策目标的态度日益清晰,刺激政策的穿透力将显著加强,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将出现改善,宽松政策传导渠道趋于畅通。而基建投资是经济企稳关键,是稳增长政策发力最有效的抓手。

资本市场观点

资本市场对经济前景继续持偏悲观态度。光大证券宏观信心指数本周为-0.75,较上周下降0.08。多数券商认为经济短期企稳或非长期趋势。相比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而言,人民币的贬值幅度非常有限,对出口的拉动作用不能过高估计,预计2016年进出口情况很难有大幅回升,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仍在内需。流动性方面,人民币贬值预期下资金持续流出,降准依然可期。

资本市场对股市走势判断保持谨慎。光大证券市场策略信心指数本周为0.36,较上周环比上升0.03。多数机构对于后市谨慎。在目前人民币汇率面临持续压力、经济增长无明显起色、A股大部分个股估值不低的情况下,市场中期的环境仍然具有挑战。投资策略:建议2016年开局以稳为主,适当降低全年预期收益率,短期关注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出现贬值后的阶段性企稳。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和周期企稳的板块(煤炭、有色、钢铁、建材、化工);符合结构调整的战略行业(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铁路、VR、无人驾驶、能源互联网);调整充分、基本面改善行业(地产、水电网).

流动性

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400亿元,短期利率低位平稳。央行继续逆回购,上周推出2400亿元逆回购,由于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400亿元,环比减少1500亿元。央行投放7天逆回购利率继续保持2.25%水平。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继续维持宽松。短期利率低位波动。上周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维持2.37%.

资本流出压力持续,年末流动性紧张,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资本流出压力持续上升,近期汇率贬值进一步增加了资本流出规模。同时考虑到后续2400亿公开市场操作到期、7月发的2500亿MLF亦将到期、财政存款上缴和春节前的现金需求,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1月15日,人民银行对9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0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25%,同时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本周人民币汇率结束前期的快速贬值趋势,保持稳定,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本周保持稳定为6.5637。而人民币即期汇率小幅升值15个基点至6.5873,离岸市场即期汇率大幅升值686个基点至6.6146。本周美元指数小幅上行78个基点至99.1。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导致资本流出压力加大,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面临一定贬值压力。

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基础仍不稳固。新公布PMI数据以及11月经济数据显示实体经济出现企稳迹象,生产面与需求面均出现一定程度回暖,工业增加值与投资增速均有所回升,显示稳增长政策下经济有所改善。然而经济企稳未获得高频数据证实,六大发电集团耗煤量继续下跌,产能利用率低位徘徊,需求面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基本持平。高频数据显示经济依然较为疲弱,供需双方企稳基础均不稳固。

物价

肉价环比季节性回升,预计CPI小幅上升。根据本周商务部周度数据,食品价格周环比上升0.3%,增速较上周上升0.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6%,增速较上周扩大1个百分点;菜价环比较上周下降0.7%。虽然肉价环比季节性回升,但高频数据显示仍处于往年波动范围内,我们预计1月份通胀整体将小幅上升,为1.7%左右。在整体需求疲弱的背景下,通胀仍将趋于弱势。

生产资料价格环比小幅下降。根据本周商务部数据,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1%,增速较上周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有钢材、黑色金属等价格依旧上涨明显。投资企稳对于生产资料价格有所支撑,但受到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制约,对工业需求能否显著回升有待观察。我们预期工业品通缩仍将持续,未来PPI可能继续维持同比大幅下跌态势,但受基期和新涨价因素推动,跌幅可能有所收窄,我们预计1月份PPI为-5.1%.

股市及其它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显著回调,融资盘规模随之缩小。上周股市显著回调,上证综指上周累计下行9%至2901点。股市回调带动融资余额缩小,上周融资余额累计减少1076亿元,环比减少9.5%,融资余额为1.02万亿元。监管层控制融资盘规模意图并未改变,监管力度加强将对资金面形成持续抑制,继续形成股市调整压力。

专题——2016年的两大意外

在过去两年时间,有两条逻辑主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以及全球的经济运行。在国内,由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传导不畅,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跷跷板”跷向金融,形成了金融资产价格的泡沫。在国际上,由于发达国家之间复苏进程的不同,导致美联储与欧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抓住了这两条逻辑主线,就抓住了理解过去两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最主要的线索和钥匙。然而当时间来到2016年,在国内热议供给侧改革而全球迎来联储加息靴子落地的背景下,我们却发现,这两条逻辑出现了被颠覆的可能。一旦旧的逻辑被颠覆,新的拐点也会随之出现,这正是2016年我们可能面临的两大意外。

在提示可能出现的两大意外之前,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两条逻辑主线,搞清楚了这两条逻辑原来运行的模式,结合新的变化,我们就会知道意外从何而来。

逻辑之一: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跷跷板”跷向金融,资本市场泡沫化

股市应当是经济的晴雨表。但从2014年3季度开始,A股市场却与实体经济大幅背离,股指在经济持续走弱的背景下大幅走强,上证指数在一年的时间内从2000点上升至5100点。同时,在经济疲软和充裕资金的共同推动下,债券市场也走出一波牛市行情,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8%的低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可谓冰火两重天。

这种实体冷而金融热的“跷跷板”,是缘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宽松货币政策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出现阻塞。于是,在经济增长下滑倒逼货币政策放松的时候,银行间充足的流动性无法传导至实体经济,在银行间市场形成了流动性“堰塞湖”,推高了资产价格。一方面,资产价格受到资金面的强劲推动而上涨。另一方面,资产价格的大幅走牛也分流了实体经济资金面,给经济带来下行压力。这样一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跷跷板”效应持续自我强化。

如果这个逻辑继续有效,那么在2016年,金融资产的泡沫化将会继续,股市向上,债市走牛,而实体经济将依旧低迷,PPI持续通缩,大宗商品熊市漫漫无期。

逻辑之二:各国央行货币政策“背道而驰”

在国际上,美国经济复苏领先其它发达国家,而欧洲和日本因为经济结构、地缘政治的等方面的原因,复苏迟缓。这种复苏进程上的差异,导致了联储与其它央行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在2015年12月美联储加息落地,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的时刻,欧央行和日本央行仍然处在QE的宽松周期当中。

全球各国复苏进程和货币政策的背离,导致了过去一段时间美元的升值,强势美元打压了大宗商品的价格,抑制了黄金等避险资产的价格,也加大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外流压力。

如果这个逻辑继续有效,那么在2016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联储的进一步加息,欧日量化宽松政策的继续,资金将持续回流美国,美元将进一步升值,而美元资产将继续表现强势,新兴市场国家也将面临较大的资本外流压力。

虽然,以上两个逻辑在过去一段时间主导了国际国内的经济和市场走势,但是随着时间来到2016年,新的变化使得旧有的逻辑或被打破,而出现意外的可能也随之浮现。

意外之一:中国“跷跷板”跷回实体,终结金融牛市

第一个意外,来自于中国的“跷跷板”将跷回实体,实体经济随之复苏,而金融市场的泡沫化过程减弱乃至终结。这一意外的出现,是因为中国宏观经济滑至底线,将引起政策反弹。

首先我认为本届政府有两个不容触碰的“底线”。其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目标,另一个是保障就业的硬任务。2015年十三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被一再“聚焦”。而为了实现这一政治意义极高的目标,未来五年GDP平均增速不能低于6.5%。所以,6.5%将成为政策必将坚守的底线。而保障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因为经济失速而造成“失业潮”是政府不愿看到,也不能容忍的。考虑到政策一般会在底线之上留有一定余量,所以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大概率与今年持平,仍为“7%左右”。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实体经济已经下滑至底线。2015年GDP同比增速能稳定在7左右,金融业同比增长19%,贡献巨大。然而随着股市牛市结束以及2015年的高基数影响,乐观的估计2016年金融行业同比增速10%,而金融业占GDP总量的9%,简单的外推下这将拉低GDP增速0.6个百分点,GDP增速将跌破6.5%。目前,许多行业已经在生存线上挣扎,如果经济进一步失速,萎缩的需求和恶化的预期将引发破产倒闭的风潮,造成严重的视野问题。

一方面是硬目标、硬任务,另一方面是疲弱的实体经济,如无强有力的刺激政策,2016年的GDP增速将跌破底线。目标与现状之间的落差意味着政策的明显调整,加大对实体经济刺激力度势在必行。而在供给过剩的中国,这种刺激政策只能通过需求面发力来实现,而供给端改革着眼结构转型,培育长期增长动力,无法达到短期托举经济的目的。

一旦强有力的刺激需求政策出台,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将被激发,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传导路径将被打开,形成对于流动性“堰塞湖”的泄洪,而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跷跷板也将跷回实体,金融市场泡沫化的过程将减弱乃至终结。而随着刺激需求政策下,实体经济改善,股市行情将继续震荡行情,市场风格将从“讲故事”的成长股切换为地产股、周期股,而债市的牛市也将告一段落,大宗商品则很可能迎来一波较大的行情。

意外之二:美国复苏不及预期,货币宽松预期再起

第二个意外来自于美国的复苏可能不及预期,产生新的货币宽松的预期,加息周期可能终结,甚至出现新的QE和降息。这一意外来自于美国并没有解决危机前的结构问题,依然在“走老路”。本轮复苏仍旧建立在资产价格的上涨之上,离开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复苏过程很可能不可持续。

美国经济结构由于“去制造业”的空心化,其经济增长往往建立在资产价格泡沫带来的支出增加上。在次贷危机之后,由于中国巨大的过剩产能压低了全球的资本回报率,奥巴马政府的“制造业重回美国”战略未能成功。此次美国的经济复苏仍旧在走靠货币宽松推高资产价格的老路,随着联储进入加息,复苏进程很有可能不及预期乃至反转。一旦出现复苏不及预期,加息周期可能终结,新的宽松预期将会出现,这与目前联储官方宣布的一年四次的加息节奏,以及市场预期的一年两次,有较大差别。

一旦美国货币政策出现拐点,那么美元将重回弱势,美元指数100可能是年内的高点,这将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同时,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的波折和美元的弱势,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出压力将会减弱,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也会有所缓解。

总结:把握拐点,密切关注,早做准备

作为一名宏观分析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在市场运行逻辑可能被颠覆时,提示可能的拐点。虽然现在国内仍在热议供给侧改革,而市场的主流预期仍是美国经济复苏,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但是我们认为2016年可能会带给市场两大意外。对于拐点的验证,我们认为从上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来看,政策基调已经明确,下一步应关注具体的措施,特别是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而对于美国的复苏进程是否出现波折乃至反转,我们认为应密切关注美国资产价格对于加息的反应。

标签: 两大 意外

猜你喜欢

“AI四小龙”上市之路各不相同 旷视科技率先打响

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与云从科技并称为计算机视觉四小龙,即AI四小龙。其中,商汤科技一直...更多

2022-11-04 09:23:13

业绩快报信息披露不准确 震有科技被出具警示函

11月1日,震有科技震荡走高。截至当天收盘,涨3 64%,报11 95元 股。消息面上,震有科技10月31日...更多

2022-11-02 09:21:51

谷歌Q3业绩逊于预期 计划继续放缓招聘并控制支出

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 US)第三季度销售额为572 7亿美元,不及分析师预期的581 8亿美元,三季...更多

2022-10-26 08:56:14

提振市场信心 本月以来37家A股公司的实控人增持

10月23日晚间,宝明科技、赣锋锂业等公告称,基于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其实控...更多

2022-10-24 08:58:34

股价下跌!李宁就争议致歉 第三季度同店销售按年

主打国潮营销概念的李宁,近期在产品设计上受到质疑。李宁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品牌‘逐梦行&r...更多

2022-10-20 09:05:34

年内12家公司被要约收购 收购价较二级市场存在较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的调整,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案例也明显增加。根据同花顺统计,截至13日,年内已有...更多

2022-10-14 08:56:17

正邦科技资产出售引市场关注 称大北农公告中部分

近期正邦科技和大北农的合作出现的风波引起市场关注。10月9日晚间,正邦科技发布公告称,此前大北农...更多

2022-10-10 09:44:41

复星系减持两公司 港股复星国际继续回购股份

9月19日晚,复星系宣布减持了豫园股份和新华保险H股部分持股。此外,港股复星国际继续回购股份。豫...更多

2022-09-20 10:05:01

江南布衣净利润同比减少13.6% 存在品牌认知度、

9月15日,江南布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布衣)发布了2021至2022年年度报告,截止2022年6月30日,江...更多

2022-09-16 11:07:05

公司股票价格近期累计涨幅较大 ST曙光申请停牌核查

9月14日晚间,ST曙光(600303)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价格近期累计涨幅较大,期间多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更多

2022-09-15 11: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