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公司在本届奥运会“掘金”也收获颇丰。
也许是由于体坛老将李宁的特有体育基因,在赞助的选择上重点出击且眼光精准,为中国国家乒乓球、羽毛球、射击和跳水四支金牌聚集地队伍提供比赛装备以及场边外套。吴敏霞、张梦雪、张继科等都身着李宁比赛装备参赛,品牌logo的露出价值极为可观。而且公司股价在奥运前夕一路上扬,从6月份的3港元涨至5港元。
而匹克则选择绕开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发力海外奥运军团,赞助的代表队数量达到12支,分别是新西兰、乌克兰、冰岛等,也一举成为签约奥运代表团最多的中国品牌。
版权玩法花样繁多
女排夺冠后,相关报道、段子充斥在新媒体里。甚至有网络评论称,“中国女排赢了,传统电视直播哭了,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笑了。”
确实如此,在移动网络时代,传统电视除了直播优势之外,还有什么优势与新媒体抗衡?
那么,新媒体是如何掘金本届奥运的?按下枝繁叶茂的腾讯体育不表,今年才异军突起的阿里体育打出了新章法。
阿里体育首先以1亿元的价格获得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事在中国内地的网络播映权,阿里体育COO余星宇接受上证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其实有多家新媒体平台迫切希望得到此项版权,不过由于央视所给出的考虑时间极为短暂,不菲的资金加上需要短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商业开发规划,使得大部分企业望而却步。他说,现在的奥运会已经从一个体育竞技的综合大赛发展成了全民共享的节日,大众对奥运会相关内容和信息的强烈知晓欲,正是阿里体育决定购买版权的原因所在。
谈及版权资金如何回收,余星宇表示广告仍然是最传统、也最高额的方式。作为受全世界关注的盛事,大量知名品牌如雪花啤酒等都希望参与其中。他透露,广告费用已基本可以把购买版权的总金额全部回收,也使得公司可以把精力专注于探索新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除了关注谁能夺冠,还关注一些生活化、更有人情味的“花边新闻”,“洪荒少女”走红就是典型案例。阿里体育也敏感地抓住机遇,除了购买赛事版权,同时宣布与优酷体育达成独家运营合作协议,还携手100位奥运冠军合作推出多档节目,包括与新华社联合制作的《约大牌》,自制节目《血拼奥运惠》、《奥运运动处方》等。
体育盛事的举办一定会对体育消费带来巨大刺激。阿里体育恰恰拥有较强的媒体和电商基因,同时借助奥运契机将打通阿里生态各板块,撬动电商奥运的大“蛋糕”。上述媒体节目就结合了电商品牌促销季,内容和形式涵盖资讯、冠军访谈、运动健康与体育培训等。
另外,阿里体育以明星IP为核心,通过建立体育经纪平台吸引体育明星的入驻和专业体育经纪公司、人才的加盟挖掘新商机。首批吸引了近百位奥运冠军或世界冠军入伙如杜丽、陶璐娜、焦刘洋等,并获得明星们在互联网及线下商务开发的独家权益,在电商、培训、直播等领域为这些体育明星们开冠军店、冠军学校、冠军频道等,开发和推广他们的商业形象,建立粉丝社区,让“冠军价值”得到再次提升。
另外余星宇表示,里约奥运会只是一个重要切入点,具有长期服务用户功能的优质节目,在赛事结束后将会被保留。“我们也是在不断试错,筛选出最有潜力的模式。”他认为,这种具有延伸性的“社群+电商”模式,其价值将会远远超越固定广告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