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躺着赚钱时代已过去?你想得太简单了
来源:凤凰财经 发布时间:2015-10-28 18:57:32

10月23日,霜降前夜,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双降”,更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同时央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不少媒体解读为“不再设存款利率上限!银行躺着赚钱时代或不在”,这似乎有点乐观。

央行在答记者问里表示,目前,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已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负债方的市场化定价程度也已达到90%以上。人民银行仅对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内(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距离放开利率管制只有一步之遥。

此外央行表示,取消对利率浮动的行政限制后,并不意味着央行不再对利率进行管理,只是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从这个角度讲,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入新阶段,核心是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

一是通过央行利率政策指导体系引导和调控市场利率。借鉴国际经验,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央行以此引导和调控包括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在内的整个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对于短期利率,人民银行将加强运用短期回购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以培育和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形成。对于中长期利率,人民银行将发挥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对中长期流动性的调节作用以及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引导和稳定中长期市场利率。

二是各类金融市场以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为基准进行利率定价。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市场利率可以依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短期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等来确定,并形成市场收益率曲线。信贷市场可以参考的定价基准包括贷款基础利率(LPR)、Shibor、国债收益率曲线等,在过渡期内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也仍可发挥一定的基准作用。各种金融产品都有其定价基准,在基准利率上加点形成差异化、客户化的利率体系,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围绕市场基准利率变动。

三是进一步理顺利率传导机制。在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培育市场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将进一步理顺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各类市场基准利率,从货币市场到债券市场再到信贷市场,进而向其他市场利率乃至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同时,通过丰富金融市场产品,推动相关价格改革,提升市场化利率传导效率。

中国银行[0.25% 资金研报]原副行长王永利评论称,伴随此次降息,央行完全放开了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上下浮动的限制,有人由此认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已经走完了最后一步”,这可能过于乐观了。

首先,央行尽管取消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上下浮动的限制,但央行仍在发布存贷款基准利率,说明这并不意味着央行不再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管理,除非央行连存贷款基准利率也不再发布。

其次,即使央行连存贷款基准利率都不再发布,也不一定就表示利率真正市场化了:如果银行利差不能随市场变化而相应变化(长期保持2.5%上下基本不变),说明银行对利率有实际控制权,利率市场化就仍是任重而道远!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曾表示,有些人认为把银行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之后中国就完成利率市场化,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有五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解除银行对贷款规模的管制;二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三是打通债券市场与携带市场;四是做以基准利率为核心的利率体系;五是建立有效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是解除银行对贷款规模的管制。在1998年以前监管的贷款规模是毫无问题的,我们当时宣布实施间接调控,开始对货币供应进行了调控。但因为整个体制机制没有转移,一遇到问题就会回到对信贷管制的路上。现在甚至对银行的贷款要监控到周,每周都要报,不行的话就会施以“颜色”。那么,为什么解除信贷管制成为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呢?那是因为如果贷款管制的话,利率形成的机制,也就是资金供应和资金需求互相竞争,形成均衡水平,这一点就做不到,因为在银行那里就被管住了。所以,贷款管制中国式的利率调控,反正都是互相不关联,其他条件不管,只宣布利率上了、下了。贷款也是这样,不管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如何,收益率趋向如何,反正今天只能发多少量。信贷管制使得利率市场化一个很基本的条件不具备,我们不管是调控价格还是调控数量,一定要清楚数量和价格是此消彼涨的。数量多供应多,价格下来;数量少,价格上去。我侧重于调利率,或者说侧重调货币供应,其实是基本等价的,只有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时候可能会不同,但在正常情况下应当是等价的。或者说我对价格的调控是通过数量的变化实现的,如果我们对信贷进行管制,那么传导机制就不具备了。

在信贷管制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畸形的法定准备金制度。中国法定准备金率曾经到20%,而且在特有的流动性管理的架构下,超过准备金率也超过3%。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外国朋友在国外的商业银行还能够赚钱吗?不可能。也就是说,这样的状况是在一个很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我也认为这种形成有其合理性,但究竟造成的阻隔,造成有一部分的资金不能够进入市场去显示自己。于是形成的货币利率就不可能是实际应该有的利率,好像我们的股市大量股票不能流通,于是股票市场的价格只反映流通股的价格一样。说实话,我们金融管理的思路都是这样,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也使得要放松对信贷的管制是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

二是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其实主要是体现在很多的融资活动在债券市场上发生,中国债券市场目前是38万亿,有几个比较严重的缺陷。第一个缺陷,非金融机构发的债券比重小,38万亿里面只有10万亿,而且这10万亿都是大企业,并且这些债券不是信用债券,是担保债券。也就是说,这些债券的信用是靠背后的银行、银行背后的国家保证的。大家说利率是信用的价格,应当根据信用等级的不同有一个由低到高的结构,但现在没有。

所以这是第一个问题,要让债券市场成为非金融机构的主战场,而且整个债券中信用类债券应当占主导地位,这样评级方面都会有了。

第二个还是准入问题。目前债券市场只是少数企业的特权,广大的中小企业要想发债券,批了之后也没有发多少,没有解决多少问题。因此债券市场就应当成为一个放开的市场。

第三个要打破债券市场的分割。中国市场分割是一个老毛病,市场分割与行政主导的架构是对应的,一个部门有审计权,有人发项目债、市政债,又有人审批银行间债,都是归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在管,互相之间不关联,甚至监管条例都有冲突的地方,这对市场建设来说是不好的。这些问题在上个世纪就开始谈,我被邀请到中南海谈了很多次,大家都同意要统一,但大家都说统一到我这里来。所以,统一、互联始终存在,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最高领导拍板。

第四,债券市场现在在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上,目前基本上是贷款完了之后,存放闲置资金。也就是说债券市场只是一个流动性的源泉,而不是获得收益的源泉,这样的话银行就不积极,而且在市场上就会出现,本来并不特别大的债券市场,大部分人是购买并持有,交易很少,债券市场必须有的制度在目前情况下形成不了。

三是要打通债券市场与携带市场。现在我们债券市场、信贷市场是两条线,而且是不同的机构在监管,互相不通联,如果不通联利率的作用就会受到阻隔。特别是在中国,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非常高的情况下,必须让信贷资金和债券能够沟通。比如说一个简单的过程,假定现在是利率市场化,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比如说在影响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利率上来了,这样的情况就会通过金融市场反反复复的交易传递到中长期的利率上去。中长期利率就开始影响债券的收益,同时也影响信贷的限制。如果说是市场化的条件下就应当有调整,如果市场收益率有变化,企业就有选择是发还是不发。如果收益率发生变化,银行就会选择是做贷款还是做债券。于是就需要沟通,需要有一个可以转换的机制,现在是严格隔开了。这种情况就会使得整个市场被分割了。

四是还要做的是以基准利率为核心的利率体系。我前面讲了,现实中没有利率,是一个一个的利率,形成了一个结构,有它的风险结构,有它的期限结构。那么,央行对它进行调控从哪入手呢?要从基准利率开始。基准利率产生自核心市场,调控了基准利率,利率开始向外蔓延,向外产生影响,产生辐射,这才会是一个体系。那么,我们要问中国现在基准利率是什么?什么是中国的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还是收益率曲线短期的政府债券,都是,也都不是。所以,你说到底什么在动?对其他有什么影响?在我们这个体系下是不存在的,看不清楚的。因此就有一个要重建市场结构的问题,特别是核心债券市场一定要建立起来。通常核心债券市场都是政府债券市场,但在中国又遇到行、部之间的纷争。财政部说应当是我,世界各国基准利率都是国债利率,但它就不发短债,也不发长债,只发中期债。那边银行系统,只是信贷供求关系的反映,只是一部分金融资产供求的反映,这都不行。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把这个市场监督理顺。中国的素材都在,理顺的动力也跟刚刚说的一样,谁都说要归到我的体系来。这不全是经济的决定,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政治决定。

五是利率市场化要建立有效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现在大家说中国目前市场上的问题是钱很多,流动性过剩。但是贷款难、贷款贵,因为整个金融运行是中央钱出来,穿上各种各样的衣服,长债、短债,之间相互关联、互相竞争,它在上下传导,供企业选择,从货币变为信用。中国钱多、钱贵、贷款难的情况,表明从货币向信用的转换过程中有诸多的阻隔,这些阻隔不打破的话,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对实体经济就未必产生他想要的结果。目前我们的困境就在这里。市场上你要看企业你该放钱,看表、看帐,钱已经很多了。所以,我国政策不能有效传导,这是中国金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把这些问题打通,让它可以顺畅的传导。


返回21财搜首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