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军:东北林区转型创富“带头人”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11-22 13:49:01

新华网长春11月22日电(记者姚友明、高楠)长白山区的冬日,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在一片萧瑟之中,长白山森工集团安图林业有限公司长兴林场职工孙敬军用于培育蘑菇幼株的小屋,却生机勃勃、暖意融融。

今年4月1日起,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有过多年创业经验的孙敬军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带领50多户同事及周边村民共同创富,特别是林场内三个贫困户因为有了孙敬军的帮助,每年每户增加了2万余元的收入。

长白山区是亚洲东部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它是东北亚地区生态气候调节平衡的主区域,被称为“生态绿肺”。和父辈一样,孙敬军原来也会以为能安稳地当一辈子林业工人,但一纸“禁伐令”,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状态。“农民人均只有几亩耕地,日子就能红红火火,俺们这儿的林业工人背靠数百公顷广袤林区,生活水平同样不能落在后面。”孙敬军说。

不过对孙敬军的同事来说,无论是想创业还是想外出打工都有许多困难。“林业工人群体普遍年龄接近50岁,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因为多年在森林里折腾,身体也落下一身病,”孙敬军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希望能用之前的一些想法和经验帮助大家伙儿,让大家少走弯路。”

实际上早在十年前,孙敬军就开始踏上创业之路,他养过鱼、养过牛,还种过中药,但因为既不懂不同山林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又不了解市场行情,也拿不到林区未来转型发展的整体规划,所以一度“撞得满头大包”。

2013年在安图林业局相关领导的帮助下,孙敬军成立了长兴长林多种经营合作社,并与吉林农业大学多位食用菌专家取得了联系,现在村民可以把木耳托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这不仅“消灭”了村民和林场职工在技术上的“痛点”,而且还增加了他们的年均收入,产业也不断被做大做强。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食用菌产量目前占到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且享有“菜中之王”、“素食之冠”等美誉。餐桌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的人类最佳饮食结构——“一荤一素一菇”正在成为一种潮流。今年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现场,在纯天然食用菌冰淇淋机前排队等候享用美味的游客络绎不绝。

“东北山区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一些食用菌的生长。如果能把产业的发展与林区经济的转型结合起来,那么森林资源仍将是吉林百姓的‘金山’。”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大为说。

下一步,孙敬军打算与高校科研团队深化合作,让玉米芯逐渐取代锯末成为木耳菌袋主要填充物。“禁伐后,废弃木料锯末也将在不久后消耗殆尽,只有提升种菌科技含量,并让食用菌加工产业向精、细、特、深的方向发展,林区百姓的‘金山’才能取之不竭。”孙敬军说。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