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投遇到学者:一半欢喜一半忧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15-12-05 08:22:57

“如果你在北京多听几场宏观经济论坛,你会晚上睡不着觉。”在日前由新京报举办的“经济新动力,金融新格局——第三届中国青年经济学人”论坛上,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创始人汪潮涌的一句话引发了在场观众的共鸣。

这一点记者也深有同感。就在这同一场论坛上,到场的几位学者都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现状的忧虑。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市场需求低迷、市场竞争加剧都源于实际有效汇率高估。中国的经济现在不是整体都不好,第二产业差,第三产业好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因为第三产业可贸易程度低,不容易受国外竞争的影响。“有效汇率不仅仅只跟出口有关,而是关乎整个经济的总需求,也受货币政策影响。”鲁政委认为,国内很多学者忽视了这一点。人民币汇率高导致了投资外流、消费外流。他还现场朗诵了《大萧条》里面的一段话,“那些在大萧条早期放弃金本位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恢复的更快,谁先贬值谁先复苏,这是理解一般的汇率政策和汇率体系影响的钥匙”。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谈到,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将继续下行,人口红利正在终结;在改革上,无论是供给改革还是结构性改革都很难,经济领域的改革都“说得多做得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吴庆则表示,中国金融改革步伐走得较快,但是具体能走多远,还不能太乐观。“全球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但凡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都遭遇了金融危机的洗礼,未来几年,中国的传统金融风险在上升。”

同样的,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看来,中国的金融发展呈现出“萧条性泡沫”的特点,“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这些故事就是衰退性的泡沫,今年的股灾和汇率的恐慌,已经向我们宣告了中国的衰退式泡沫上升到很高的高度了。”

真正的交锋在于对PE/VC前途的判断。吴庆谈到,“VC和PE,在中国他们曾经亏得一塌糊涂,到现在有了新三板,好象看到了VC的出路,但是未必”。他认为,由于产业结构的原因,VC、PE在中国取得的利益不可能像美国那么好,“汪总,你们这样的投资,你们要长久在这个领域里面进入的话,我觉得还是要关注宏观经济”。坐在台下的汪潮涌果断回应说“我们已经进入16年了。”

汪潮涌创立的北京信中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从事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独立机构之一,目前以“三高三大三新”(高科技与互联网、高端制造、高品质消费与服务、大健康、大文化、大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模式)为主要投资方向,采取全产业链投资策略(投资阶段覆盖了天使投资、VC投资、PE投资、新三板基金、并购投资、特殊机遇投资及二级市场投资等)。汪潮涌在论坛主旨发言上真诚地表示,“我乐观,我投新产业,我整天和年轻人、创业者混在一起,我很开心,晚上睡得很舒服,我觉得在中国我所面临的这些领域确实每天都是春意盎然。”

吴庆在对话后也深情地代表学者们发表总结:“我们刚才可能谈到了一些比较悲观的看法,那只是因为我们想让中国的经济变得更好。中国经济还有光辉的一面,还有好的一面。”刘元春也表示:“我们还是要有信心,中国最大的长处就是市场机制转换很快,这是中国的一个优势。”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