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扶贫金融创新为先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时间:2015-12-07 12:15:27

脱贫,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健康社会的真正“刚需”,这点应该毫无疑问。那么,在全球需求疲软的当下,这块“刚需”为什么总是那么难以吸引资金尤其是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呢?道理听起来也很响亮:因为不赚钱,甚至赔钱。

不赔钱的例子是孟加拉国的小额贷款银行格来明银行,即尤纳斯创立的“穷人的银行”。该银行直接使数以百万计的穷人借到了款,救了急,有的还脱了贫,贷款利率达到20%,贷款回收率达到99%。在道德高地获得经营成功,在风险管理中获得崇高荣誉,尤纳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赔钱的例子也许更多,同样是为相对和绝对贫困人群服务的小额贷款,在它的邻居印度那儿却显得不那么幸运。据媒体报道,印度的小额信贷市场曾在前几年出现极度混乱的局面,不少借贷者因无力还本付息而自杀。即使尤纳斯本人也因各种原因而被迫从格来明银行辞职,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机构。这些著名的案例至少说明,扶贫金融的确非一般金融可比,它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目标等,都有特殊性。惟其特殊,所以,更需要创新。

首先是政府必须介入,有的甚至需要深度介入。在政府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希望政府介入扶贫金融,似乎是逆流而动。其实不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后,你会觉得没有政府的介入还真是不行。扶贫本质上是政府的分内之责,这是全世界的通识;扶贫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也是常识。但是,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目标与扶贫金融的社会效益目标存在一定的矛盾甚至冲突,如何协调?惟有政府介入,该补贴的要补贴,该担保的要担保,该新设机构的应新设机构,该批准金融新产品的应批准金融新产品。否则,扶贫金融很难落到实处,甚至会让贫困人口债台高筑、金融机构骑虎难下。

其次,金融机构要摒弃为穷人服务不赚钱的观念。对金融机构来说,观念更新最重要。现在的大企业家,在起步阶段几乎都是穷人,有的还债务缠身。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得以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和放大,必然都得到过金融的支持,或者是资本市场上有人慧眼识金,或者是银行界有人勇敢放贷,甚至是民间金融助了一臂之力,总之,他们肯定是有金融相助的,否则不可能做大做强。有这么多成功的案例为证,为什么说金融不能为穷人服务呢。当然,仅有观念更新还不行,还必须有接地气的机构创新和产品创新,这种创新的关键就是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同样是小额贷款,为什么在孟加拉国能取得成功,在印度就不行呢?同样是联保联贷一类的服务方式,为什么能为尤纳斯带来成功,而在有些地方(比如我国的某些地方)就不能成功呢?同样都自称穷人的银行,为什么格来明银行越办越大,而有的则越办越亏?就是因为孟加拉国、印度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而且同一国之内每个贫困地区的情况又大有不同。以此推论,扶贫金融产品必然是种类多样、丰富多彩的,有的甚至是需要一村一品、一厂一策。如果强求一律,从所谓统一格式的合同上看,似乎很规范地规避了风险,但实际效果也许反而不理想。

按照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的精神,我国要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2020年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屈指算来只有五年时间,不够弹指一挥间的,显然迟疑不得。金融是脱贫不可缺少的助推器,对金融创新者来说,也是一次服务“刚需”并从中获得新发展的好机会。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