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十八个涨停中寻找投资大格局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5-11-03 10:36:01

  大家好,今天 ,我来这里,跟大家来一个对资本市场的分享,从什么地方开始谈起呢?从这段时间,在我的微博微信上,都已经公开谈起的话题,或者说引进的一个话题,叫“十八个涨停”!

  大家都很期待十八个涨停,我所谓的“十八个涨停,并不是说,股市里面,二级市场股票的十八个涨停,当然我们也很期待这样的,只要打开格局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其实我们在做股票的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会需要有一个很成功的案例,我们在做股票的过程中,真的能抓到十八个涨停的话。在我的理解来说,你个格局会放得很大,整个视野都会变得完全不同。就好像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个个股,叫紫光股份(000938,股吧),也是去年年底,因为重组,停牌之后复牌,大概从20多元钱,一直涨到140元左右。涨了七倍左右,当然你有七倍收益的时候,

  持续十几个涨停的时候,你的心会怎么样,我觉得你的心应该会由此放大了。但是,事实上很多投资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更多的是,有时候买一只股票,刚刚买进去,可能第二天一涨停,心就在突突地跳了,第三天可能再冲高一点,就把它卖掉了,后面的所有涨停板跟他就没有缘分了。

  我就在思考为什么很多人会出现这种状况,其实从我的理解来说,我觉得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你在思考一些个股,买入一些个股,抓一些个股机会的时候,你是没有想清楚它的上涨逻辑。这个逻辑怎么去思考呢?我们发现这个逻辑的关键在于,你要大胆地去想象,比方说,去年有一只妖股,叫做全通教育(300359,股吧),它刚好是处于在线教育大的细分领域里面。在线教育 ,恰恰是属于未来最有故事可以讲的细分领域,所以在市场需要热点题材的时候,需要炒作的时候,全通教育这只个股,不经意就成了市场很多资金狙击的标的,就创造了市场的一个神话。阶段性不到一年的时间涨幅有10倍左右,这个收益并不是说全通教育它本身现在有多牛,而是说它的逻辑在于它的行业本身,具有非常庞大的想象空间,而且在二级市场上,

  恰恰成为了这个细分领域中重要的个股,市场就会把它推升上去了。也就是说 ,你不做老大,市场也会让你做老大!

  我觉得很多市场,发现有些案例个股,大概都是呈现这种状态的,比如说过去我们做过一个公司叫乐视,乐视网(300104,股吧)也是因为近几年整个大的视频网站浪潮发展过程中,政策春风推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小小的公司,成长壮大成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还有就是我们这个行业,有一个财经网(博客,微博)站,大家可能每天都要去登陆看的,一个网站,叫东方财富(300059,股吧)网,也是从一个几十亿市值,逐步成长为千亿市值。为什么呢?

  我觉得关键就在于它们本身的行业造就了它们,所以我觉得我们去抓一些能够给到我们超额巨大收益,关键逻辑就在于你能不能找到这种,很有前景, 很有故事的,很有想象空间的行业。而且找到这个行业的过程中,同时你最关键的就是,你还要挖掘到这个行业有可能塑造成的领头上市公司。其实我觉得当你找到这个行业的时候,然后你筛选一下这十几家上市公司,再思考下这些公司里面有哪一个公司能够被市场塑造成行业的领头,其实答案就出来了。在这样的逻辑演绎下来,我觉得本身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你要挖掘出来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比如说在线教育的全通教育,细分领域财经网站的东方财富网,比如说国企改革的特力a ,挖掘出来并不难。但是难点在于,真正开启上涨之旅的时候,很多人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一上涨的时候 ,比如说刚刚上涨了30%,你的心态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波动。

  我做过一个统计,就是我在跟很多投资者闲聊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在赚30%到50%,是很重要的心态变化零界点,意思就是,在赚了30%到50%的时候,你就可能承受不起了,有点不能自己了。有时候我自己在看盘的时候,看到一只个股涨停了而且这个个股我们的收获有30%到50%,这个时候我的电话是最忙的,有时候客户会打电话给我,问吴老师啊,已经赚了这么多钱了,怎么办?是不是要把它出掉了?这个时候其实从我的角度来说,只是个开始。客户说怎么回事?我说刚开始呢。客户说已经赚了这么多了,庄家会不会出货啊……等等。

  我在思考 ,真正的大主力,30%到50%的收益他怎么可能看得上,这么点利润是不足以喂饱大主力的胃口的。你看近期出现的妖股特力a,它从20多元 一直涨到80多元,涨幅接近4倍,而且在短短不是很长的时间段,它完成了这样4倍的涨幅,就是因为里面的运作资金的胃口非常大,在它眼里不屑于去吃30%到50%的利润。所以我们要思考的一点就是,当你发现一个真正有潜力的大牛股的时候,我希望你把格局放大一点,把格局放大了,把视野放大了,就会发现30%到50%利润对于未来的涨幅而言,对上涨三倍五倍而言,

  真的只是刚刚开始。

  为什么平时很多散户为什么会输?我做过一个分析,就是在于他们平时特别喜欢赚小钱、 亏大钱,有时候赚3个点 5个点了就抛掉 ,沾沾自喜,我赚了不少了。但是你想,今天你赚了3个点 5个点,假设你明天, 如果你操作成功率高,又赚3个点 5个点,累积下来6 7个点,第三次的时候不小心一下子跌了20个点,把前面的吐回去, 相反还亏了,综合下来 ,做了很多次操作,就帮证券公司打了很多的工,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反而成为市场的多数人,也就是输家, 输得很惨。根源在于当市场给你机会的时候,你没有真正赚到大的钱,当市场不给你机会的时候,反而就亏了大钱,能不成为大的输家吗?

  所以在我的理念中,要打开格局很简单,市场一定会给你机会的,但给你机会的过程中,你一定要想办法 赚大钱,比如说2015年 上半年是一波牛市行情,这波行情中你能够把行情做得淋漓尽致,至少赚几倍,前提是不能有太多的杠杆,甚至没有用杠杆。后面的杀跌, 对你来说又何惧呢?后面的杀跌吐回50%收益 又何惧呢?无非是赚了3倍 吐回1.5倍,还有1.5倍收益 你依然是市场的赢家。但是在上半年的过程当中你只赚了一丁点,百分之二三十,就沾沾自喜了,有这么多收益率的时候只赚到了一点点,后面一个股灾下来,马上把所有利润吐回去,本金可能还要再砍掉一半,怎么承受呢? 没法承受,换作是我也没法承受,所以打开你个格局,首先要让自己能赚大钱!但是很多人说了,怎么能赚大钱?就是要抓到能赚大钱的个股,在选股上把握个股机会上,能力要好好提升一下。怎么提升?就要看清楚市场演绎的逻辑,找到牛股的基因和逻辑。市场上是不是出现了很多牛股?比如说阶段性涨十倍 五倍的,这些牛股找出来 一个个看,看看它们有什么共性的地方,比如说盘子是不是相对较小的。

  我告诉大家 ,一般阶段性涨幅比较大的,肯定不可能是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中石油 、中石化这些大盘的权重股,因为它盘子太大,资金怎么去狙击都不可能在阶段性,比如在几个月之内涨幅几倍,这是很难的。 当然不是没可能,有一种可能性, 就是出现大行情,比如说股指阶段性上涨了几倍,但这是非常小的概率,我们搏这个干什么。所以找到这种共性之后就会发现,牛股的盘子都不会太大,就是总股本不会太大,同时流通股本也不会太大,怎么去衡量呢?在我的理解来说,就是总市值,比如在现在这个位置,在3000多点的这个位置(2015年11月2日),应该是总市值低于50亿的。总市值低于50亿的个股,应该是有潜力成为刚刚说的,给你赚大钱机会的个股。道理很简单,50亿市值以下 本身盘子就不大,如果说这个个股刚好踏入了一个市场非常认可,可以炒作的板块的话,它可能就可能借助这个东风飞起来了,比如说前段时间的特力a,就是妖股, 国企改革这个春风,把它从20多元拉到了80多元。但是从20元拉到了80元,甚至100元 这个过程中,

  如果我们全部吃到可能不太现实,但是能不能从20元吃到50元呢?我觉得这种格局应该有吧,如果你看得到的话。有人说这是妖股看不懂, 无法去分析,那我们不去看它,

  再找一只个股戴维医疗(300314,股吧),这个总看得明白了吧!二胎概念啊!已经不是现在才开始传出来的了,现在已经确定了, 要全面放开二胎,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一些财经媒体,或者是一些重要媒体,比如说人民网(603000,股吧),人民日报,其实很早之前 ,我们也观察过,都已经放风出来了,就是在做一个调查,问问老百姓(603883,股吧)赞不赞同开放二胎,也就是说这个事已经从官方传出一些声音了,说明这个事迟早都会放开的 大家猜都猜得到。

  猜都猜得到的时候,有一些龙头个股,直接受益的个股,当然会成为市场狙击的标的。

  大家会发现 ,这个消息还没出来之前,这些个股就已经从低位,一直涨, 涨了一倍多,这就是机会。这就是提前布局带来的机会,我希望投资者要把你的格局打开,前提就是选股的逻辑,要清晰,要学会选到能让你阶段性赚到一倍以上的机会的个股,而且一旦你狙击到了, 你要吃到它,吃死它,这是我自己操作的模式。所以我最崇尚的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我是这样一个特点的。

  有一种情况能把我打倒,就是前期股灾的时候持续暴跌,这对我来说是很痛苦的,我会受损伤 ,但是其他情况,比如说你今天暴跌, 明天反弹,或者是横盘动荡, 或者是小跌,更不用说小阳, 大阳,其他任何一种情况,我觉得对我们来说,对我来说,问题都不大。

  所以,回到我开始所说的,这个市场上很多人都很渴望十八个涨停,但是你在渴望的过程中,你有没思考过你的格局有没有先打开,如果你只是渴望, 而没有打开你的格局,

  这十八个涨停跟你肯定是没有缘分的。在我的理解里面如果你的格局真的打开了,别说十八个涨停,一百八十个涨停都不是说不可能的事情!

  告诉大家, 从跌停到涨停,甚至连续涨停,只关乎三个字:大格局!“国平冲击波”脱口秀新火花,大格局,真性情,吴国平倾情付出,关注微信公号:国平冲击波(本文作者吴国平系知名财经评论家、煜融投资董事长、和讯评论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