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评论全球经济衰退:打死我也不信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07 10:36:00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5日刊登专家安布罗斯•埃文斯-普里查德的文章,文章题为《若有全球经济衰退这回事,就砍我的头》。文章称,全球经济复苏的潮湿引柴现在有望点着火。全文如下:

全球经济复苏的潮湿引柴现在有望点着火。

经济停滞已持续五六年,美国、中国和欧元区的政府政策首次同时转向扩张性。财政紧缩基本结束。货币供应量总和在大幅增加。

鉴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债务率创历史新高,鉴于通常到这种阶段或许本该翻转的持久经济周期已持续六年半,作出这种乐观的断言大概很危险。它无疑是孤单寂寞的。

花旗银行集团的威廉•比特拉响了全球经济衰退警报。纽约大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本周表明了跟他一样的立场,宣称经济再度下滑的可能性增加了一倍,达到30%。

鲁比尼的沮丧情绪让我感到不安。我们在雷曼危机前夕对世界形势的看法几乎一模一样,那时我们两个人都认为急剧上升的利率显然会刺破美国房地产泡沫和欧洲货币联盟的信贷泡沫。

这次我有不同看法。多年的财政紧缩和资产负债表去杠杆化阻止了当前的全球经济复苏逐渐加速,因而拉长了这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最近几个月全球货币增长的急促步伐与迫在眉睫的危机根本不相符。

牛津经济咨询社的加布里埃尔•斯坦对全球货币供应的综合评价显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3今年8月增长了8.1%,按实际价值衡量也差不多。这是25年来除了雷曼繁荣局面最后消散阶段以外的最快增长速度。

此后该指数随着美国安定下来而稍稍回落,但模式显而易见。它与2008年年初到年中房利美和房地美倒闭前的货币内爆毫无关系。房利美和房地美是两大抵押贷款公司,它们的倒闭拖垮了银行体系。

中美欧都在财政扩张

当然,也许货币信号在零利率和长期停滞的崭新世界里已经失去了意义,但当前这种增长速度一般都意味着接下来一年左右里的经济活动会很繁忙。

国际货币研究所的蒂姆•康登说:“这幅图景对世界非常有利,今后一年里的增长应当会高于趋势。”

康登指出,中国的广义货币扩张速度在过去三个月里加快到18.9%,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央行(中国人民银行)购买有价证券,也叫有中国特色的量化宽松,它犹如一剂直达心脏的兴奋剂。

欧元区不再向20世纪30年代的那种通货紧缩漩涡飞驰。廉价的资金、廉价的石油和廉价的欧元三管齐下彻底改变了格局,如今欧洲央行似乎决心加倍量化宽松从而进一步推行经济刺激措施。

货币结果已然清清楚楚。用于衡量现金和活期存款账户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被认为是短期支出的预警指标——今年9月骤增11.7%。放款金额终于开始回升。

在认为货币主义无异于巫术或占卜的人看来,凯恩斯主义阵线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中美欧这三个经济区域都在实行被动的财政放松政策。

四年前让欧元区复苏化为泡影并差点毁掉货币联盟的严厉财政缩减确实是一段苦涩的记忆。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正在把事情掌握到自己手中,布鲁塞尔已经对自己的财政收缩理论失去信心。贝伦贝格银行表示,欧洲货币联盟的财政政策在2015年和2016年将保持中立。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财政晴雨表显示,在过去五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紧缩政策每年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减掉1%。

它们正在增添净刺激。州级和地方政府都大力投资,每月新增3万名公职人员,是雷曼危机以来的最快步伐。

国会的联邦预算案明年将再添活力。布鲁金斯学会哈钦斯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心负责人戴维•韦塞尔说:“终于,各级政府都在给予经济提振。”

中国迎来增长新周期

中国也正经历同样的过程。财政支出从年初的骤然紧缩——致使中国经济衰退——转向过去四个月里的加速起飞。它从6月增长11.8%上升到7月增长13.4%、8月增长14.8%、9月增长16.4%。

说说这一长串财政数据是值得的,因为眼下关于全球经济劫数的许多论断都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中国经济仍在螺旋式下降并很快会连累世界上其他国家。

官方预算数据——当然,要谨慎对待——显示,政府支出在去年年底急剧放缓,然后在今年1月收缩高达19.9%。世界上没有哪个经济体能承受这样的冲击。

我们知道那是怎么回事。截至今年1月,地方政府被禁止向银行借款,但没有债券市场做好补缺的准备。局面陷入瘫痪。

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在4月终于运转起来。到了6月已经一派红火景象,一个月就发行债券1180亿美元。预算紧缩现已结束,中国的经济下滑亦然。

我们可以争论中国共产党永远靠刺激来维系经济而再次推迟清算的日子是否明智,但毫无疑问,他们正激发又一个小小的增长周期。

本周公布的财新制造业和服务业综合指数证实,中国经济在6月触底,现已恢复趋势增长。

货运量自6月以来飙升了28%。房地产销量上月同比上升23%。过去三个月里全国房价持续上涨。这绝不是一个即将崩溃的经济体。

世界上的风险并未消失。我们仍然不知道一旦美联储加息的话新兴市场将如何处理那4.5万亿美元的债务,也不知道整个全球债务大厦是否真的稳固。然而危险尚在一两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