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上海石化街道进行“8+3”作息制度改革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发布时间:2016-04-05 14:05:20

下班后,准备去居民区开个证明,但此时居委干部已下班;吃完晚饭,想去健身,却发现小区活动室已经关灯;孩子已经放学,但父母还没下班,谁可以帮忙照看一下……如今,这些事儿在上海金山石化街道都不是问题,因为那里的居委会都上起了“夜班”——为百姓亮灯到晚上8点。最近,石化街道这一创新做法,还吸引了本市一批社会治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前往实地调研。

今年开始,石化街道探索推行“8+3”作息制度改革,即在原来居委会8小时工作时间的基础上,晚上延伸3个小时。在晚8点前,你来到街道的任意一个居委会,都能看到一幕幕热闹场景:人们或跳舞健身,或聊天手工,或找居委干部办事开证明。改革推行3个月以来,街镇共有1670多名志愿者参加服务,受理事项1137件次,受益居民达12500余人次。

居委会为何要亮灯到晚上8点?“这是‘补短板’的现实需要。”石化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泱泱表示,一方面,长期以来居委会与在职居民“同步上下班”,时间上的不匹配,造成在职居民在“八小时之外”无法享受社区服务;另一方面,广大在职党员、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后,却发现缺少发挥作用的平台,甚至有党员反映“在社区中无事可做”,社区中最有活力的人群,却长期游离于社区工作之外。

探索“8+3”,打造“服务不打烊、便民在身边”的服务模式,成为石化街道聚焦“补短板”的创新探索。然而,不少人也有担心:居委会延长工作时间后,到底有没有人来?延长的3小时,到底用来干什么?

为此,在正式推行之前,街道召开了40多场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大多数居民对这项改革表示肯定和支持,并提出了不少实事求是的良策。当时,家住山鑫居民区的毛俊就曾提出:不妨组织一个志愿者团队,帮助晚归的父母临时照看儿童,每户人家轮流值班服务。

如今,在征集百姓需求的基础上,石化街道统一制定了“基础服务清单”,包括政策咨询、诉求反映、证明开具、开放活动场所、部分辅助器具租赁等10项。同时,各居委会还因地制宜地制定“个性服务清单”,包括照看儿童、教育培训讲座、专业志愿服务兴趣班、为高龄独居老人送餐、为老人网上购物和预约挂号等,满足居民实际需求。

一个居委会只有7名到10名工作人员,他们在白天就承担了大量工作任务,晚上再延长3小时工作时间,会不会负荷太大?光靠居委干部唱独角戏,显然难以为继。

石化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出了“1+1+X”模式,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其中,第一个“1”,指1名居委会工作人员,由居委会统一安排,轮流上班;第二个“1”,指1名社区党员,包括居民区党组织党员、社区在职党员、居民区驻区单位的党员等,以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等形式参与;“X”则是依据居民需求,向社区或驻区单位招募的专业化志愿者,如律师、青少年社工、心理咨询师等,由居委会根据居民预约,协调安排服务时间。

“8+3”作息制度改革施行后,短短一周时间内,石化街道辖区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就增加了2000多人,其中既有干部、职工、教师、医生等普通党员,也有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干部。

为让居委会的“灯”长久亮下去,石化街道还建立了一系列保障制度。一方面,街道将“8+3”作息制度纳入居民区年度考核,增强居委干部工作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对参加“8+3”作息制度的居民区工作者,采取错时上下班、轮休、调休等方式进行调剂。同时,出台志愿者公益积分奖励措施,增强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