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PMI超预期回升 经济回暖与就业恶化并存
来源:财新网 发布时间:2016-04-13 16:26:34

尽管经济回暖在各方预期之中,但3月采购经理指数(PMI)反弹力度之猛,还是超出了市场预期。

新近公布的国家统计局和财新中国PMI,3月读数均显著高出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反弹1.7个百分点至49.7,录得13个月以来的新高,服务业PMI也提高1个百分点至52.2,受此影响,财新中国综合产出指数重回扩张区间,由2月的49.4升至51.3,创下11个月以来的最高值。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制造业PMI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2和53.1,较2月提高1.2个和0.9个百分点。

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何帆认为,财新中国综合产出指数再次回升至50荣枯线以上,显示前期刺激政策效果在逐渐发挥。鉴于当前中国的复苏态势仍不明朗,政府继续保持适度的刺激政策,引领市场信心。

3月全国“两会”结束后,今年宏观经济政策逐渐明朗。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稳增长优先于调结构和促改革,排在宏观政策的首位。在政策的带动下,经济短期内出现“小阳春”,但对后续走向,市场观点出现分化。乐观者认为,市场信心逐渐回升,短期回稳和适度回升是可能的。悲观者则认为,目前推动回暖的诸多因素并不稳定,复苏基础并不牢固,经济改善的持续性存疑。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公司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从数量角度看,经济反弹已经逐步见底企稳,但反弹的质量并不高,还在下行。他解释称,目前的企稳主要是靠加杠杆拉动的,去产能并无大进展,去库存主要在沿海一二线城市,真正需要去库存的三四线城市,效果还不明显。

回升超预期

2016年3月,财新中国PMI和国家统计局PMI均出现了超预期反弹。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较2月提高1.7个百分点,录得49.7,为13个月来最高,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则自2015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扩张区间,录得50.2。

分项数据也多出现回升。两个制造业PMI中,产出指数、新订单指数均出现回升,且均在50以上,就业指数均在收缩区间略有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也出现反弹,但分别在50荣枯线两侧,财新中国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仍在50以下。

服务业PMI也大致类似。财新中国服务业PMI上升1个百分点至52.2,统计局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3.1,提高0.9个百分点。分项数据中,新订单指数均出现回升,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出现回落,但投入品价格指数、销售价格指数走势分化,统计局服务业PMI中,两个价格指数均出现回升,财新中国服务业PMI中价格指数下降。

制造业PMI大幅回升,与高频数据的表现相符。3月六大发电集团耗煤量同比下跌1.9%,较2月的-19.7%大幅回升。2 月中旬以来钢价大幅上涨,吨钢毛利持续回升,令同期高炉开工率触底反弹。3月25 日全国样本钢厂高炉开工率录得77.76%,高于年初74.72%的水平。产能小于100的独立焦化企业开工率高达76%,比年初高14 个百分点。

不同规模的企业PMI 均出现回升,大型企业PMI为51.5,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中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为48.1,比上月回升3.7个百分点,但仍位于收缩区间。

不过,回暖并未带来就业的明显扩张,就业情况更加严峻。财新中国PMI中,综合用工总量创下2009年1月以来最大降幅,其中制造业就业指数在2月降至2009年1月以来的最低值后,3月仅略有回升,服务业就业指数则自2013年8月以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中,就业指数虽有回升,但48.1仍明显低于临界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则继续下降0.2个百分点至48.4。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就业指数仍处于历年同期低位,且统计局制造业就业指数已连续46个月位于荣枯线下,预示当前城镇就业压力渐增。

沈明高则表示,目前的增长是由旧经济调整放慢带动的,旧经济多是资本密集型的,企稳可以减少失业,但不能增加新的就业。3月服务业就业也出现下降,如果未来新经济就业不能增加,就业压力仍将存在。

后续走势存分歧

政策推动下的“小阳春”已成定局,但对接下来的经济走势,市场观点出现分歧。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虽然PMI上升有季节性因素,但在稳增长政策下,企业景气度出现实实在在的提升。随着政策目标趋于统一,信贷和社融将延续同比多增态势,推动实体经济资金面改善。具有地方政府信用支持的基建项目依然是融资的主体,基建投资增速将持续回升。

他称,1-2月经济数据显示的需求改善和3月PMI显示的生产回暖,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投资回升推动的经济企稳态势将在未来几个月确立。

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颜色也表示,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和官方制造业PMI展现一致信号,短期内呈现积极回暖的“小阳春”,渣打3月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也扭转了连续三个月的下行趋势。他认为,今年财政政策将真正开始积极,准财政政策方面也将发力, “‘小阳春’会有波动,但从二季度到今年下半年,信心会逐渐回升,短期回稳和适度回升是可能的” 。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经济改善的持续性存疑。中金公司报告称,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投资需求正在企稳复苏,未来几个月内经济或将进入回暖通道。但是,中长期来看,企稳势头能否持续还将取决于中国能否有效执行结构性改革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以及外部需求是否能保持稳定。

中金固定收益分析师陈健恒认为,短期工业改善源于房地产和基建需求的阶段性改善,但房地产和基建都会呈现前高后低的变化,居民和城投加杠杆会重新放缓。他称,从央行公布的一季度企业调查问卷来看,企业经营状况仍在恶化,短期的经济改善难以把企业带出困境,需要推动供给侧改革才会看到长期的希望。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胡艳妮也表示,实体需求短期确有好转迹象,但是,短期改善并不代表经济增长动力的增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她解释称,从微观层面看,企业生产经营仍存在不少困难,反映企业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企业比例仍超四成,小型企业反映资金紧张的状况还有所加剧。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然较弱,未来房地产销售的回落可能拖累房地产投资,盈利预期下降与产能过剩问题依旧制约制造业投资,财政资金约束可能制约基建投资,全球经济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出口提升空间有限。

“目前需要关注短期经济企稳会不会导致未来更大的调整,以及在经济企稳的情况下,政府会不会把重点更多的放在改革和提高增长质量上。”沈明高认为,稳增长是必要的,但稳增长的目的是为改革、结构调整、提高增长质量赢得时间和空间,“没有改革的增长和没有增长的改革都是不可持续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