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5月17日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召开以来,中央巡视组陆续进驻全国各地,并通过公布联系电话和信箱的方式向群众广泛征集问题线索,此举也被视为巡视工作透明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与此相伴的是,越来越多的信访者出现在巡视组驻点或被巡视单位门前,“有机会向中央领导当面表达诉求”成了他们“追随”巡视组的最大动力。(2014年8月4日《新华网》)
越来越多的信访者不辞辛劳,通过拨打电话、门前守候等方式,不停追随巡视组的脚步想要递出自己手中的信访材料,解决自身的信访难题,使巡视组驻点或巡视单位门庭若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这应该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的深思。
上访渠道不通畅。群众至一些部门反映自已的问题,要么不予授理,要么相互推诿,使群众哭诉无门、投诉无果,让他们寒了心。群众通过拨打政府公开的电话、发送信箱到领导电子信箱反映问题等常规上访手段,所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那么 ,将问题反映到“高层”肯定效果明显。因此,在有巡视组这样的“钦差大臣”出现时,拦路喊冤的当然不再少数。
干部队伍问题多。群众到巡视组去反映这样那样的问题,说明我们的干部队伍里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还存在不少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是干部本身的,也许是历史遗留没有政策解决的,也许是解决了却没有让群众满意的。但是不论是问题属于哪个类型,当有群众来反映问题时,不论解不解决得了,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却是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