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万峰“空降”新华保险 国寿前总裁面临多重挑战
2014-08-27 13:57:51   来源:每经网   评论:0 点击:

  沸沸扬扬传了近半年后,今年以来保险业最受瞩目的高管 跳槽案正式确认。中国人寿(601628,SH)前总裁万峰加盟新华保险(601336,SH;0133

  沸沸扬扬传了近半年后,今年以来保险业最受瞩目的高管 “跳槽”案正式确认。中国人寿(601628,SH)前总裁万峰加盟新华保险(601336,SH;01336HK),任公司总裁。

  昨日(8月26日)晚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国内第三大寿险公司新华保险公告称,在26日召开的新华保险董事会上,审议通过《关于聘任公司总裁(首席运营官)的议案》,同意聘任万峰担任公司总裁(首席运营官),同时担任公司运营与信息管理委员会主任,其任职将在获得保监会对其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后生效。同时,新华保险还同意提名万峰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并将议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自今年1月新华保险前总裁何志光辞职之后,新华保险总裁职位一直空缺。新华保险昨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12.92亿元,同比增长29.7%;净利润为37.48亿元,同比增长71.4%。

  有评论称,万峰的寿险经营理念或许为新华保险所看重。对万峰而言,如何带领新华保险加快转型是其面临的挑战之一。

  看重万峰寿险经营理念?

  相比于上半年靓丽的业绩,外界更关注新华保险最新的高层人事任命。

  新华保险公告显示,在昨日召开的公司董事会上,审议通过《关于聘任公司总裁(首席运营官)的议案》,同意聘任万峰担任新华保险总裁(首席运营官),同时担任公司运营与信息管理委员会主任,其任职将在获得保监会对其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后生效。同时,新华保险还同意提名万峰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并将议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同意万峰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选举其担任董事并获得保监会对其董事任职资格的核准后,担任新华保险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委员。

  资料显示,现年56岁的万峰从事人寿保险工作超过30年,其在2007年9月~2014年3月担任国内第一大寿险公司中国人寿总裁职务。今年3月,万峰提出辞任中国人寿总裁职务,并由执行董事转任非执行董事,在同日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上,万峰被选为公司副董事长。8月6日晚间,中国人寿宣布,因个人工作安排,万峰已于8月5日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其他相关职务,于同日起生效。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万峰辞任中国人寿总裁一职后,坊间就有传言,万峰可能赴新华保险担任总裁一职。今年1月3日,新华保险前总裁何志光辞职后,公司总裁职位一直空缺。

  然而,对于曾执掌国内最大寿险公司中国人寿达6年半的万峰而言,赴任目前排名国内第三大寿险企业新华保险的总裁一职,多少有些让人惊讶。虽然两家公司排名只差两位,但却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两家公司2013年报显示,2013年中国人寿已获保费为3248亿元,净利润为247.65亿元,公司总资产为1.97万亿元。而2013年新华保险已获保费为1031亿元,净利润为44.22亿元,公司总资产为5658亿元。

  有评论称,万峰的寿险经营理念或许为新华保险所看重。 事实上,伴随这几年整个寿险业回归保障的思路,最近这几年万峰一直在带领中国人寿这艘寿险航母艰难转型。去年11月28日,在中国人寿全球媒体开放日上,时任中国人寿总裁的万峰甚至表示,中国人寿预计2014年的保费会出现一定的负增长,未来几年中国人寿将继续缩减趸交保费的占比,而要提升期缴保费的业务占比,经营开始由市场规模型转向规模效益型。

  面临新华保险转型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新华保险在董事长康典的带领下,也在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进行艰难转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新华保险保费甚至一度同比下降8%左右,成为当时A股市场唯一保费下滑的寿险企业。2013全年,新华保险保费虽然突破1000亿元达到1036.4亿元,但其年度保费增幅仅有5.7%,而同期国内寿险保费增速为7.9%。

  不过,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的转型已有所成效。新华保险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已获保费为664.09亿元,同比增长30.4%,公司保险营销员人数约为17.6万名,其中绩优人力约为3.6万名,较去年同期净增1.1万名,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5.14%。

  即将履新的万峰,面临的挑战也不少。其中,新华保险的退保金就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新华保险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的退保金为186.88亿元,同比增长40.9%。对此,新华保险解释称,主要由于受寿险市场环境的整体影响,寿险退保金增加。

相关热词搜索:总裁

上一篇:新希望诉双汇火腿肠外包装侵权 双汇暂未回应
下一篇:中国引入“国际航空仲裁” 首创仲裁国际合作模式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