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中国融资骗贷引发法律大战 银行远离金属业务
2014-08-04 14:18:50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原创   评论:0 点击:

  当国内外银行和贸易商陆续对部分中国企业发起融资骗贷诉讼之时,法律大战导致银行业远离金属质押融资业务。  上周,华尔街见闻网站曾

\

  当国内外银行和贸易商陆续对部分中国企业发起融资骗贷诉讼之时,法律大战导致银行业远离金属质押融资业务。

  上周,华尔街见闻网站曾发文,汇丰控股和荷兰银行起诉新加坡公民陈基鸿,此人正是青岛港金属融资骗贷案主角。汇丰要求新加坡高院清算陈基鸿掌控的中骏资源,称该公司未能偿付430万美元。

  上周五,花旗集团称,已开始在伦敦商业法庭走诉讼程序,要求强制行使它在中国青岛港和蓬莱港的2.85亿美元融资的相关权利,作为这些融资抵押品的金属据信已不知去向。

  被卷入融资骗贷事件的渣打、花旗、南非标准银行等外资银行相关贷款总计近10亿美元。两位要求匿名的政府官员透露,中国一些银行对陈基鸿持有的企业贷款敞口约为200亿元。

  路透社报道称,由于回报较低,一些外资银行此前已部分或全部抛弃了旗下的商品交易部门。而青岛港爆发的融资骗贷丑闻则意味着现存的大宗商品融资业务将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未来,或者至少引进新的贷款要求。

  此事也对中国金属贸易中不能见光的黑暗面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凸显出外资企业在中国法律体系中面临的困难。一些外企在融资骗贷事件曝光后就暂停了新的金属融资业务。渣打银行当时就直接叫停了新客户的“库存质押融资”业务,并要求仓库紧急清点库存,确认抵押物真实性。

  涉嫌欺诈的相关诉讼不太可能很快结束。专门从事国际商业纠纷的律师William McGovern对路透社表示:

  问题是:在中国以外的法院判决不会获得中方承认。外资企业不能简单地将相关海外裁决令带入中国,要求中国法院冻结相关资产。

  企业也可以通过仲裁来弥补相关损失。尽管中国承认国际仲裁的结果,但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至少两到三年。对此,William McGovern评论称: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这些质押资产究竟在哪儿?只有在被告的资产可以被确定且被查封的时候,获得仲裁裁决才是有价值的。

  在金属融资骗贷事件中,相关企业通过虚假的金属仓单在不同银行间将同一批货物重复质押获得银行贷款资金。这正是法院判决的最大困难。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大战 金属

上一篇:上半年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总体稳健
下一篇:突破三线城市商业重围余姚华润五彩城强势出击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