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证券 > 正文

海鑫钢铁破产重整迷局:目前至少两公司有意接盘
2014-11-29 11:38:3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0 点击:

  不景气的钢铁市场又传出一个坏消息,曾经创造过辉煌业绩的民企山西海鑫钢铁集团进入破产重整法律程序。  11月12日,山西运城中级人民

  光环褪去:管理不善是衰败主因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钢铁市场行情迅速下行。一位在海鑫钢铁工作了近10年的员工张某向21世纪经济报道回忆,2008年海鑫一度停产半年并出现欠薪情况,“最长的欠薪4个月,后在春节前后补发了2个月工资的75%,剩下的至今仍未补发。”

  接下来的几年,海鑫钢铁集团资金紧张的情况一直未得到改善。环保政策与银行信贷政策相继收紧更加剧了资金链紧张程度。而国内民营企业的通病“任人唯亲、管理混乱”也让海鑫运营进一步陷入窘况。

  在创始人李海仓过世后,海鑫曾由李兆会五叔李天虎管理过大半年,之后由李兆会亲自掌管两三年。由于热衷金融投资的李兆会常年待在上海、北京,于是管理权又移交给其六叔李文杰。但2009年之后,李文杰也逐渐退出了海鑫集团的管理层。

  一位要求匿名的海鑫内部员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我曾亲眼见过,价值几千万的原材料,十几车运进来,至少一半是不合格的。”他表示,李兆会本人并不太热衷钢铁主业,心思都在资本投资方面。而几大子公司内部原料采购回扣、供货商掺假等各种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李兆会的妹妹李兆霞接手海鑫后曾试图打造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来改善局面。2010年底,26岁的李兆霞代替六叔李文杰,正式执掌海鑫系。此前2006年9月她曾担任集团董事长助理,2007年9月任财务总监,2008年2月任常务副总,主管财务。

  面对市场与资金的多重困境,李兆霞启动了多项改革。首先是人事方面精简机构裁员1000余人;其次是业务层面的改革,2010年底,她力推海鑫将原料采购与成品销售业务从海鑫剥离,放到李家位于上海的国际贸易公司海博鑫惠,并亲自出任该公司大股东。

  但由于钢铁市场大环境与信贷环境双重恶化,此轮改革收效甚微。运城市政府一份官方文件显示,2010年6月和2011年1月,闻喜县财政与运城市财政先后达成协议,因县级财政周转困难向市财政借款1亿元和2亿元,并将此款转借给海鑫用于资金周转。

  2012年9月16日,运城市审计局的审计报告显示,在承诺还款期限的一年半以后,海鑫仍欠财政款2亿元未还。由于经营环境不断恶化,价格下滑,效益下降,至2011年底欠缴税金高达1.19亿元。

  2014年3月初,海鑫钢铁被传出有一笔30亿的逾期贷款不能偿还。这一消息逐步发酵,最后引得众多债权人纷纷到闻喜东镇的海鑫大厦上门讨债。当时最引人关注的一则新闻是,工行闻喜县支行行长李海瑜应因上面分行要求,亲自带队到海鑫大厦讨债。

  3月18日,海鑫钢铁全面停产。此后,海鑫方面虽多次传出即将复产的消息,但始终没能成功。而接连发生的信贷及担保违约,又为海鑫招致了一波波的诉讼风潮。讨债受阻的银行们试图以诉讼手段保全资产。

  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最先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经上海法院裁定,查封、冻结了海鑫钢铁银行存款3.24亿元或其他等值财产。此后恐慌蔓延导致全国其他地方诉讼迭起,无法控制。

  公开报道显示,当时全国各地法院涉诉未结的案件有71起,金额53.51亿元。其中已进入执行阶段的有6起,海鑫的资产、银行账号已全部被各地法院查封或采取资产保全措施。进入7月,将有近20亿元诉讼一审将完结,陆续进入执行阶段。

  后经多方奔走筹措,但最终海鑫集团未能找到破解困局的良方。6月11日,海鑫正式向政府申请破产重整。

  “银行的嫌贫爱富迅速抽贷加上其内部管理不善,使海鑫从鼎盛走向衰败。但发展到目前这个境地,不能把原因都归结到市场环境方面,主因还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钢铁 公司

上一篇:沪指攀升逼近2700点 银行地产二侠强势护盘
下一篇:新增资金跑步进场 业态变革催生投资新机会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