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人物 > 正文

从阿里国际化看马云为何访美受追捧
2015-06-10 23:32:27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评论:0 点击:

  昨日下午,一则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应邀访美的新闻被各大新闻网站竞相转载,马云本人更是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主题演讲,而这也

\

  昨日下午,一则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应邀访美的新闻被各大新闻网站竞相转载,马云本人更是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主题演讲,而这也是该俱乐部历史上首次邀请华人企业家发表演说。

  先来介绍一下纽约俱乐部这个组织,该俱乐部成立于1907年,至今已有108年的历史。是由J.W.比特森和来自纽约华尔街现代老板俱乐部的4名商界领袖发起创立,目的是促进研究和讨论的社会、经济问题。纽约经济俱乐部是一个会员制组织,该俱乐部是非营利组织,它的成员主要来自高层领导行列的商业及财经界及相关行业。在俱乐部做过主题演讲的有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威廉塔夫脱,赫伯特胡佛,艾森豪威尔,约翰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老布什。温斯顿丘吉尔,撒切尔夫人等也在该论坛发表过演讲,在美国它已被承认为一个重要的公共论坛。而马云则是作为首个中国商界领袖参与主题演讲。

  这并不是马云第一次访美,但是这次行程引起外界的关注度甚至不比阿里巴巴IPO的事件弱,美国商界为何如此关注马云和阿里巴巴?实际上这与中国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以及阿里巴巴正在展开的国际化战略休戚相关。

  马云这次演讲的核心是:要帮助尽可能多的美国创业者、中小企业家,各种规模的品牌和公司,帮助他们的产品向不断增长的中国消费阶层销售。这会让在中国消费者获得他们想购买的美国产品,同时,也在美国创造就业,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马云认为,今天的中国和十年前的中国完全不同,第一波全球化浪潮创造了中国工薪阶层,其后的增长创造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中产阶层。

  事实上,今天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和美国人口数相当——并且在7年后将会翻番。这是一个巨大的新消费阶层,有着足够的收入可以支配,但是他们花在哪里,是这个计划中对美国中小企业重要的部分。

  公开资料显示,通过天猫国际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商家有近150多家,其中sneakerhead是一家美国小型潮流运动渠道商,通过天猫国际把air jordan 等限量版潮鞋与美国市场同步带入中国市场,同时也把美国的NBA文化带给中国更年轻的消费群体,这些年轻消费群体通过中国社交媒体也自发形成一个发烧友圈子,分享、讨论、收集。目前sneakeerhead在天猫国际、天猫的销量已超过美国官网销量,成为美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超过美国本土市场的经典案例。

  除了sneakerhead外,美国第二大超市costco、美国最大的钻石珠宝平台bluenile也都已经入驻天猫,其中美国阿拉斯加海鲜在登录天猫后,目前总销售额已经超过600万,美国进口猪肉在登录天猫后更是售出了7.48吨,相当于全美所有山姆会员店3个多月美国猪肉的总销量。

  由此可见,将更多美国产品引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将成为阿里巴巴未来国际化的关键一步,而阿里的国际化正好可以为目前经济有待复苏的美国产品增加出口,并在美国本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数据显示,中国网上消费者的跨境购物自从2010年以来增长了10倍,从不到20亿美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200亿美元,而未来数年内中国跨境购物的份额仍将以几何速度爆发式增长。

  对举步维艰的美国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而言,打开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大门就等于占据了全球增速最快的消费市场,这也是为什么马云在演讲中说中国是美国中小企业希望,而马云此行也受到热捧的原因。

  附录:

  马云访美行程

  周一:在纽约和15名全球品牌领导人共进私人晚宴。

  周二:在纽约知名的经济俱乐部,向1000多名俱乐部成员和高管商人发表主题演讲。

  该机构每年邀请全世界最重要的人演讲,这是其首次邀请中国企业家担任演讲嘉宾。

  周三:和美国运通CEO陈纳德一起对话当地300多位企业主,接受CNBC的专访。马云还将和芝加哥市长会面,据悉,这位市长把向中国出口看做创造就业的源泉。

  8日,彭博社报道称,马云正在寻找国际收入来源。阿里巴巴的战略之一,就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让中国5.57亿互联网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购买商品。

  在马云美国行之前, Costco,梅西百货等美国公司已经通过阿里巴巴平台触及中国消费者。马云设定了一个目标,希望阿里的国际收入超过50%,而现在这个比例仅有4%。国际企业不仅通过阿里平台进入中国销售,而且利用阿里平台向其它地区销售,这都将构成阿里国际收入的一部分。

相关热词搜索:马云 阿里

上一篇:公车改革还需更给力
下一篇:男子被救助站接济2千次 被指以救济为生甚至发财

分享到: 收藏

精华推荐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