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特定律看特斯拉投资逻辑 天天新视野
来源:富途牛牛 发布时间:2023-07-03 14:54:05

核心观点

作为过去十年涨幅最大的科技股牛股之一,特斯拉市值从千亿到万亿的暴涨,推动力主要来自于上海超级工厂的落成,以及随后制造成本的超预期降低,而在这背后起作用的正是比摩尔定律名气小得多,但其实预测性更好的“莱特定律”。投资人王煜全在他的新著《科技自强:中国科技产业生态进阶之路》介绍了莱特定律与中国制造能力的关系,也让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特斯拉的投资逻辑,本文选摘自本书关于莱特定律的相关部分。


【资料图】

对中国量产水平真正的理解,源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圣达菲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在 2012 年做的研究报告《预测技术进步的统计基础》(Statistical Basisfor Predic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这份报告试图找出过去有哪些理论和规律能够真正预测未来。

报告统计了 62 个行业,包括电脑、通信系统、太阳能电池、航空器与汽车等,分析了 6 种不同的定律在预测这些行业成本变化的表现。这 6 个定律分别是:摩尔定律、莱特定律、古德哈特定律、SKC定律、莱格赖特定律和诺德豪斯定律。

最后发现,预测准确性较高的定律只有两条:一条是摩尔定律,是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在 1965 年得出的经验结论:“集成电路中每平方英寸晶体管的数量每两年翻一番,而成本则减半”。另一个或许大家不太熟悉,但它甚至比摩尔定律的准确率还高,叫作莱特定律。

1936 年,航空工程师西奥多·莱特 (Theodore Wright) 在分析飞机产量数据时发现,当飞机产量翻倍时,成本就会下降 10%- 15%。他将有关发现发表在航空科学杂志上(题为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sts of Airplanes)。

起初,这一发现更多地被当作“学习经验”曲线,用来解释工人随着经验积累变得更有效率的过程。后来研究者们逐渐发现,它在预测汽车、光伏电池、芯片等完全不同的产业时也有非常好的效果。1909 年到 1923 年,福特 T 型车的产量和价格变化几乎完美遵循莱特定律:产量每翻一番,成本下降15%。

福特 T 型车的成本下降趋势

福特汽车发展到今天,依然遵循莱特定律。研究人员统计发现,根据莱特定律,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经过调整后,福特汽车的成本从 1903 年的约 3000 美元 / 马力,降至 2012 年制造第 3.5 亿辆汽车的 135 美元 / 马力,包括了如今福特汽车的 Fusion 、Focus 、Taurus 和 Fiesta 等车型,也几乎完美符合这一定律。

今天,无论是电动车行业还是其更上游的锂电池产业,都没有逃出它框定的范围,仍然符合产量翻倍成本等比例下降的趋势。

莱特定律是一种经验定律。相较于摩尔定律以时间来推导产量和成本的变化,莱特定律是以产量为基准,在衡量变化时更贴近生产制造的实际情况。产量提升能摊销更多技术研发的费用,进而带动单个产品的价格降低,更低的价格刺激需求增长,反过来又消化掉更多的产量,形成一个自发增长的良性循环。

莱特定律与汽车制造

美国有一家著名的科技投资公司“方舟投资”( ARK Invest),由凯瑟琳·伍德于 2015 年创办。她大胆激进的投资风格在全球吸引了一批追随者,很多中国投资者称她为“木头姐”。方舟投资在研究科技产业时就把莱特定律作为预测产业未来的实践标准,在其 2021 年发布的报告 Big Ideas 中,就利用莱特定律预测了多个科技领域。

比如在动力电池领域,方舟投资认为,根据莱特定律,单位电池量每增加一倍,电池成本将下降 28%。因为电动汽车的最大成本构成是其电池,所以电池成本下降的因素至关重要。在基因测序领域,方舟投资认为,根据莱特定律, 2020 年长读基因测序技术在每个基因组的测序成本超过了 1000 美元,到 2025 年底,随着测序设备产量的提升,该成本将下降到 100~200 美元。

2019 年,特斯拉的全年销量没有超过 40 万辆,上海超级工厂刚刚建设启动,还处于量产的关键时期。同年 9 月,方舟投资发表了一篇文章《莱特定律预测了 109 年的汽车产业,现在轮到特斯拉了》( Wright’s Law Predicted 109 Years of Auto Production Costs, and Now Tesla’s),并利用莱特定律对特斯拉做了一项预测。

根据莱特定律,特斯拉汽车累计产量每翻一番,Model 3 的成本就会下降大约 15%。截至 2019 年 9 月,特斯拉制造的 Model 3 数量为 27.5 万辆,到 2020 年底预计产量超过 60 万辆,因此生产 Model 3 的 成本应该会下降大约 23%,特斯拉 Model 3 的毛利率会在未来 18 个月 (也就是到 2021 年一季度)内翻一番,达到 30% 以上。

2019 年特斯拉的成本下降趋势预测

ARK 的预测准确吗?上海超级工厂的顺利建设帮助特斯拉实现了量产,分析师判断特斯拉 Model 3 在中国本土的毛利润于 2020 年第二季度达到了 39%,比 ARK 的预测提前了 9 个月。

2019 年第二季度,特斯拉整体汽车毛利率为 14.5% ;到了 2021 年第三季度,整体汽车毛利率达到了 30.5%,售价反而比两年前降了不少。对业内人士来说,30% 的毛利率是全球豪华车的专属标准,高于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宝马和梅赛德斯 - 奔驰,也超过保时捷和法拉利这样的豪华品牌汽车制造商。

汽车价格大幅下降,毛利率反而上升,百思不得其解的投资人试图从特斯拉的各种迹象中发现其成本下降的秘密。有人认为是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建设,帮助特斯拉渡过了量产生死关;也有人认为得益于中国制造能力,比如力劲科技的压铸机、中国的电动机制造技术。但如果你理解了莱特定律,自然就明白特斯拉成本下降、利润提升的本质原因。

莱特定律与中国制造

不光是科技产业,这项定律也揭示了中国强大制造能力的根本原因。

据媒体报道,2020 年 7 月,印度多地出现抵制中国制造的运动,范围包括消费电子、玩具、纺织、医药等多个行业的产品。但是抵制中国产品仅 8 天,印度就开始清关放行中国的原料药了。

如果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你一定知道印度的仿制药闻名全球,但生产这些药品的原料药还需要从中国进口。盲目抵制中国的原料药,印度也无法生产仿制药。除了医药制品,印度很多产品都要依 赖从中国进口。比如,虽然印度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手机国产化,但印度市场上约有 70% 的手机来自中国。

我在美国陪家人购物的时候,在超市里观察各类商品的产地,总结出一个规律:凡是只需要五种以下原材料就能生产出来的东西,全 世界都在为美国供货,像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生产的衬衫,印度生产 的塑料盆,越南生产的餐具……但是大到各种电子产品,小到圆珠笔、打火机,需要五种以上原料的话,这个商品就一定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从对接全球前沿科技的角度,中国制造不是第一,而是唯一。其实,科技含量略低但相对复杂的产品,很多都是中国生产的。

为什么不那么高科技的东西,中国依然有制造优势呢?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而这类商品拼的主要就是价格。其实,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不那么低了,在复杂产品的成本里,劳动力成本占比并不高,不是决定性因素。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规模。不是中国生产的东西便宜所以才能大规模生产,而是中国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所以产品才便宜。

莱特定律说明,就降低成本而言,经历学习曲线,形成经验积累,是比降低劳动力成本更好的手段。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赶上了跨 国企业制造业外迁的浪潮,国内制造业发展至今已积累了足够经验,沉淀了大量涉及各行各业的制造技术,大大小小的制造企业之间也建 立起庞大、复杂的协作体系,因此规模才越做越大,成了全球的制造基地。

国外完不成的任务,在中国制造企业手中都可以清晰地分解出来,包括怎么做、难度是多少、投入是多少、时间是多少等,所有环节都一清二楚。其他国家和地区再从头走过这条学习曲线来和中国竞争,就基本不可能了。

因此,我们可以从莱特定律出发,推导出一条“中国制造定律”:根据莱特定律,如果中国制造企业的产量扩大 10 倍,也就是翻了三番多,那么生产成本会有三次 10%~15% 的降低,降到原来的 61%~72%。而中国独特的制造产业集群,比如长三角的汽车制造产业、珠三角的电子电器制造产业,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所以,当中国制造企业的产量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时,成本往往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这才是中国企业价格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走到今天,中国制造能够做到优质低价的原因,是中国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界长期积累经验和运用先进科技的结果。我把中国的制造者称为“科技制造家”,因为他们在制造领域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顶尖专家。

编辑/jayden

标签:

猜你喜欢

从莱特定律看特斯拉投资逻辑 天天新视野

核心观点作为过去十年涨幅最大的科技股牛股之一,特斯拉市值从千亿到万更多

2023-07-03 14:54:05

港股7月开门红!恒科指飙涨逾3%,恒指重回万九关

7月伊始,港股喜迎开门红啊!下半年行情的首个交易日,港股三大指数集更多

2023-07-03 14:46:31

每日热文:港股午评 | 三大指数集体反弹,科指

富途资讯7月3日消息,港股上午盘三大指数集体反弹,恒指涨1 73%,恒科更多

2023-07-03 12:52:32

每日焦点!突发!苹果下调首款MR头显的产量预测;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苹果已被迫大幅下调混合现实头盔VisionPro的产量更多

2023-07-03 12:49:40

价格战+新补贴,特斯拉二季度交付再创纪录!同比

数据显示,特斯拉今年二季度生产与交付数据的同比涨幅分别达到了85 5%更多

2023-07-03 11:57:11

观天下!新能源车板块大幅拉升,小鹏大涨超11%!

7月3日,港股新能源汽车股持续走强,$小鹏汽车-W(09868 HK)$涨超11%,$更多

2023-07-03 11:48:00

急于赚钱的B站「打包」电商部门:UP主是否会「变

不具备电商基因的B站,如何解决庞大的供应链体系的搭建?本来“用爱”更多

2023-07-03 10:51:44

焦点快看:港股概念追踪 | 暑期档爆了!单日电

暑期档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7月1日,单日电影大盘票房再破4亿元。更多

2023-07-03 10:49:30

环球播报:美银:电厂盈利今明年将大幅增长,上调

美银发布研究报告称,看好中国独立发电商,预计在极端天气下产量增加、更多

2023-07-03 10:53:50

中国6月财新制造业PMI为50.5,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

中国制造业景气度继续维持在荣枯线以上,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仍具韧性。更多

2023-07-03 10: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