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白重恩:最担心过多资金流入政策扶持部门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发布时间:2015-10-30 00:55:03

  “金融改革的核心改革现在看来,进展的不错,比如说利率市场化。应该说这个利率市场化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就是把存款利率放开了。但是在金融市场方面有很多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2015年10月25日,在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十周年庆典上,经济学家吴敬琏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白重恩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利率市场化之后,不会出现商业银行恶性竞争的局面。在这个时机将存款利率上限取消,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是金融改革很好的一个步骤。

  他指出,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对于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但还不是全部。利率市场化工作还在进行中,后面将思考如何建立完整的利率曲线、利率体系以及人民银行如何执行更好的货币政策。在约束不像原来那么严格以后,如何更好实施货币政策,还要继续探索。

  货币政策对银行不良贷款影响正面

  今年5月,央行上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从130%调至150%。10月23日晚间,人民银行再次宣布降准降息,同时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之前央行有窗口,基准利率可以提到1.5倍,但也很多银行也没到那里。这说明存款利率上限对于银行而言已经不起到约束作用,没有银行把基准利率上浮到150%的上限,所以把上限取消了不会有什么太大影响。” 白重恩说。

  降息加上放开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上限,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存款从此“货比三家”,以后银行“躺着挣钱的日子已经结束。”商业银行2015年半年报已经暴露,利率市场化冲击下,息差进一步缩小、净利润增速明显下降、不良攀升,陆续公布的上市银行三季报也令人堪忧。

  白重恩指出,2015年银行所面临的冲击不仅仅和货币政策有关。例如,商业银行不良率上升就与货币政策没有太大关系。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正在经历前期经济刺激的消化期。前期一些不良的影响现在已经逐渐体现出来。

  他认为,现在的货币政策对于商业银行减少“不良”是有好处的。如果利率很高,企业的债务成本就会更大,银行的不良就会更多。企业债务成本降下来,银行的“不良”会稍微少一些。所以说,货币政策对银行不良产生了正面影响。

  担心货币过多流入政策扶持部门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央行2015年进行了5次降准、5次降息以及若干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宽松程度显著高于往年。

  白重恩指出,利率市场化以后,最大的担心就是过多资金流入政策扶持部门。如果货币政策放松使得国企部门获得了更多的资金,这就与货币政策设计的初衷违背了。

  所谓政策扶持部门,就是在政府刺激经济过程中,产生大量基础建设投资,投资过程中虽然很多生产活动是由非国有企业完成的,受到了政策扶持部门支持和影响。

  白重恩举例:中国经济发展至今产生了一些“怪相”,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按惯例,实际利率应该是下降。因为经济增长乏力会抑制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企业对资本需求比较弱。但是在中国正好相反,从2012年开始GDP的增长一直都在下降,但是利率一直到上个季度为止还在上升。

  之所以会在中国产生“怪相”,白重恩认为,是因为中国的政府部门占用了大量资源,挤压了市场部门的发展。

  “中国过去几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资本回报率下降,同时资本成本上升。就是因为政策扶持部门占用了太多资本和劳动力,因为他们占有了这些资源,使得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白重恩说。但同时因为有这样的新二元结构(市场部门与政策扶持部门),中国经济效率不断下降,GDP增速不断下滑。

  白重恩指出,作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思路,如果政府太看重经济增长短期目标,政府不靠刺激经济就做不到,很可能出现上述情况。

  与此同时,“双降以后,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下调之后,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投。但是银行会因为风险大不愿意将货币投向市场部门,而是更多流向政策扶持部门。”

  白重恩表示,不能寄希望于货币政策解决所有问题,中国更需要企业改革,尤其是政府增长思路的改革。在货币政策积极配合的情况下,其他的改革希望可以同步加速。

  作者:宋易康来源一财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