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喜剧节 陈佩斯说了哪些大实话?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5-10-30 02:00:10

  “现在当然是喜剧的好时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时代。”10月27日,陈佩斯下了飞机匆忙赶到浦东新区办公中心,利用午休时间做了一场“中国喜剧传统浅谈”讲座。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后,61岁的陈佩斯继续笑呵呵、慢悠悠地与记者交流。这场讲座,也是首届上海喜剧节的活动之一。

  因喜剧小品和喜剧电影而为人熟知的陈佩斯,已专注舞台喜剧的制作与演出多年。他2005年推出的《阳台》,目前有普通话版、川语版、滇语版等方言版本以及青春版、明星加盟版,累计演出近500场。今年推出的新戏《戏台》,市场反响也不错,“在北京演得还行,反正是一票难求。今年秋天非常辛苦,但都(买不到票)打电话来要票的时候,心里特别高兴。”谈到自己的演出,陈佩斯才展露出众人熟悉的俏皮和得意。

  政府应无为而治

  “我们所有的作品都是走票房,我不太鼓励政府参与市场活动。”陈佩斯接受采访时说。这一观点由他讲座中对中国历史上喜剧的辉煌和屡遭破坏进而沉沦的历程延续而来,非常有说服力。讲座后面对观众“政府应做些什么,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他即直言不讳地说:政府参与喜剧活动,对于这个市场是不公平的。

  “还有人被排斥在外,没有被政府支持,对吗?(参与的)有场所、有资助、有新闻媒体报道。没有参与其中,享受不到公平待遇。无为而治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治。它(自身)有一套行为法则,有一套市场机制。”陈佩斯对戏剧追本溯源,认为它是商业和宗教的伴生物,民间和市场已经为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你别(小)看草台班子,它到哪里去,要什么价,清楚极了,会把成本降到最低,然后获取一点微薄的利益生存。能补贴到这些群体就是最好的。别的我觉得无为而治最好。”

  而他的下一句话赢得了听众的满堂彩。“如果大家都去争取政府的支持,这个社会就乱套了,人性的弱点就出来了,到时候不但害了市场,还害了我们的同事,真的。”

  对政府作用的一席话,显示出他对喜剧发展的使命感与执着。作为国内顶尖的喜剧明星和前辈,陈佩斯尽力参与其他喜剧平台的活动和推广。今年,他出任北京喜剧院艺术总监。而27日晚上则作为首届上海喜剧节艺术委员会成员出现在开幕式上。

  传续文明

  被问到如何看待目前质量堪忧的喜剧影视作品时,陈佩斯说:“贫乏是因为传承被禁绝了几百年,重新捡起来是需要时间的。我也是做了很多实践,才慢慢走到这一步。有些事不能急。我们对笑声的开放刚几十年,创造笑声是复杂的活动,还需要时间才能掌握它,做得更好。”

  笑声特别重要,而“创造笑声实际上就是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平等的环境”。陈佩斯的论述,让听者重新认识笑的意义。“社会不稳定就没有心情看喜剧。”陈佩斯说,“笑声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中,必须要把它灭除掉,因为它不合伦理、不合标准。笑声检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喜剧回归是不是也意味着社会和人的正常化?面对《第一财经日报》的提问,陈佩斯说:“首先是人与人关系的平等。这是最重要的,台上台下没有平等关系,就建立不了剧场里的喜剧关系。剧场里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也决定了这出戏的成与败、好与坏。”他用自己的演出经验进一步说明:“同样一场戏,到了某地,第一场的笑声一定不如第二场、第三场。第一场来的官多,不买票看戏的人多,这里面不平等的人特别多。第二场、第三场,大家都是买票看戏的,平等了。”

  陈佩斯还会不会演小品?不会了。还会不会拍电影?想,但没时间。年过花甲的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上世纪80年代他与朱时茂合作上央视春晚演小品,需要承担政治风险。而在政治环境相比之下宽松、稳定的当下,他经过多年的积累,希望把中国曾经辉煌的喜剧文明捡起来、接续下去。喜剧命运多舛,喜剧人地位“低微、卑微、卑贱”,数量稀缺,喜剧编剧更是珍稀中的珍稀,陈佩斯也没有创作团队。他说,自己一直在培养年轻人,传续文明很重要,“使它不被禁绝,像野草一样顽强地生存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