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谈运营商不被信任: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5-10-30 03:40:10

  流量消耗过快事件危机的根源在于,三大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和实际运营缺乏一种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三大运营商针对流量消耗过快的回应难以服众,是因为三大运营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流量当月不清零的资费政策刚刚实施,随即有网友吐槽流量消耗过快,并怀疑运营商在“偷流量”。随着多家媒体纷纷报道这一事件,流量消耗过快迅速成为一个舆论热点,三大运营商因此成为舆论声讨的对象。

  针对用户流量消耗过快的质疑,三大运营商均声明报道不属实,不存在“偷流量”的现象。与此同时,一些媒体报道中也采访了多位通信业内的专家,对流量消耗是否过快一事进行分析。通信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此次三大运营商的流量当月不清零资费政策,只是改变了计费规划,并不涉及流量计费这一环节。

  从技术层面来说,三大运营商推行流量当月不清零的新资费政策,只是调整计费周期时长,不会对流量计量进行调整。从这一角度来说,通信业内专家的解释是客观公正的。只是,通信业内专家的话,能否得到用户的认可呢?

  纵观前后,流量消耗事件经多家媒体报道后迅速发酵,并演变为三大运营商的一次舆论危机。从表面看来,三大运营商对于危机事件缺乏应对措施。其实不然,面对用户质疑流量消耗过快的问题,三大运营商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并请一些知名的通信业内人士为运营商正名。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可是,流量消耗过快的话题依旧成为一个舆论热点,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跳出现有的视线,再来看这一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流量消耗过快事件危机的根源在于,三大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和实际运营缺乏一种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诚然,目前三大运营商的计费有完善的监管体制,但监督者是政府部门,这种监管并未能够公布于公众视野,因此质疑也在所难免。

  在三大运营商公开回应流量消耗过快一事后,媒体和公众仍在质疑,就是因为消费者并不信任运营商和现有的监管部门。从媒体报道可以得知,中国移动组织了流量计费测试,没有发现“手机流量跑得快”现象,并用这些言辞来回应用户质疑。中国联通则发表微博称,流量计费工作是规范、准确的,不存在恶意的虚假计费。

  客观地说,三大运营商针对流量消耗过快的回应难以服众,是因为三大运营商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诚然,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反复强调其计费系统有着严格的检查校验机制,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的检测。疑问来了,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是不定时的抽查,还是摆设呢?

  试想,如果三大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没有问题。在消费者质疑后,为何没有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去检测,而是中国移动自己组织了流量计费测试?显然,缺乏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是运营商流量消耗过快事件的真正根源。

  从电表,到手机流量,用户对计费的质疑从未间断过。一直以来,运营商和电力计费都是由政府监管部门负责监管,缺乏独立第三方的监管机制,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流量消耗过快事件,让三大运营商背负了冤屈的同时,也将国内缺乏公开透明监督机制的不足暴露出来。

  贾敬华(科技观察人)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