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黄瓯:走“重技术、轻资产”的道路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5-11-08 19:41:58

11月08日讯

近日,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首席技术官黄瓯表示,上海电气要走“重技术、轻资产”的道路,提高产品竞争力,沿着产业链不断地向高端延伸,进入新兴产业。

黄瓯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需求下降,不少制造业产能过剩。但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重技术、轻资产”,就是要解决低水平产能过剩、满足高技术产品需求。技术,是装备制造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重技术,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甚至扩大市场占有率;重技术,才能沿着产业链不断地向高端延伸;重技术,才能成功进入新兴产业。同时,轻资产可以为产业发展减轻包袱、为产业转型减少惯性。

在“重技术”这一点上,黄瓯认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都是重要的技术来源。上海电气的燃煤发电机组产品,就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持续再创新,不断刷新燃煤发电效率的世界纪录。据黄瓯介绍,这几年,上海电气加强了以自主创新为主要任务的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的建设,预计到2025年,并购引进和自主创新将各占新产业发展技术来源的50%。

上海电气在科技创新领域,黄瓯介绍了说: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建立中央研究院、产业集团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研究所的三层科研架构。截止到2014年底集团拥有和发展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7家,在发展新能源等装备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二是制定了十五年科技规划和两个产品计划。重点聚焦发电设备、输配电、工业装备和智能制造、前瞻性技术四大领域十八个方向。制定了“产品改造提升计划”和“全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计划”,引导科技产出到“出产品”上来;三是加大科技预算管理。集团2007-2014年科技投入累计达270亿元,科技投入强度近8年保持在4%左右。科研投入的集中度也在提高,突出重点。到2016年,全集团90%左右的科技投入都要集中到十五年科技规划确定的四大领域十八个重点方向;四是实施和推进一批国家级、市级重大专项。主要代表项目有:“百万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抽汽型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研制”、“3.6MW大型风机研制”、“核岛主设备研制及产业化”等。

在智能制造领域,上海电气优化自身制造能级,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同时,上海电气自动化事业部以自动化产品为基础,技术集成为依托、系统解决方案为商业模式,要成为国内领先的基础自动化产品、自动化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将自动化产业打造成为上海电气新的核心产业板块。

在科技创新体系中,上海电气的三个层次有序分工、有效协同。中央研究院以前瞻性技术研发和共性技术服务为主要职能,主要任务是“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与知识产权储备、为产品升级提供共性试验平台、为核心产业的技术能力升级提供支持和服务”。产业集团技术研发中心以产品技术研发为主要职能,要负责起本产业领域内的产品升级和产品预研发的科技创新工作。企业工厂的技术中心以产品应用技术和制造工艺技术研究为主要职能,重点在提升企业自身产品的性价比和竞争力。

在国际化的趋势下,上海电气怎么发展自己的技术?黄瓯介绍了三大方向。首先是积极推动和利用国际产学研合作。通过在全球范围配置科研资源,进行国际产学研合作,加快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例如上海电气所属的电站集团目前正在开展十余项国际产学研合作项目;在汽轮机通流和叶片设计方面与英国剑桥大学怀特实验室开展合作;在高压发电机绝缘及测试技术方面与德国汉诺威大学西林研究所开展技术交流和课题研究等。第二是实施跨国兼并收购。围绕集团发展战略重点,通过国际并购,来获得集团急需的技术或产品。第三是发挥风险投资(VC)的作用。为满足上海电气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需要,2013年上海电气成立了专门的风险投资团队,建立了相关的流程和制度。投资对象主要是具有竞争潜力和发展潜能的高新技术初创企业。

最后,黄瓯提及了上海电气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30年,掌握一批事关集团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促进集团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专家和研发团队,为上海电气成为国际化大型装备制造业集团奠定基础。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通过15年的建设,上海电气最终要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以我为主、创新驱动、面向市场、具有国际化运作能力的科技创新体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