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杠杆效应 重拾人口红利撬动经济增长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11-17 09:28:00

多少家庭愿意生二孩?

“二孩时代”杠杆效应——

重拾人口红利撬动经济增长

长期来看,“全面二孩”将对中国的养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甚至与将来我们退休时能领多少养老金都有关系。专家表示,普遍二孩政策可以缓解当前我国养老体系中的缺陷,为养老体系“输血”。通过30年新增1亿人,缓解我国养老金“缺钱”的问题。在当前经济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这个关键时刻,全面放开二孩,是撬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双重杠杆。文广州日报记者肖欢欢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表示,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已成不可逆转之势。据预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在2027年和2035年分别突破15%和20%,2050年将超过25%。

不调整比日本更严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势的逆转,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在2011年降到谷底(0.38),创造了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期,对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贡献率达1/4以上,可以说,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跟人口红利有很大关系。但随后,抚养比开始缓慢上升,2020年升至0.4,也就是5个劳动力养2个老人,2033年升至0.5以上,这就意味着,4个劳动力,需要抚养2个老人。

如果生育政策不调整,按照联合国的预测,21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口抚养比依然持续上升,2070年将达到0.8的超高水平,即4个劳动力至少需要供养2个老人和1个小孩,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这预示着多年来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中国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

1990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11.9%,不久之后人口抚养比就迅速提高。在人口结构发生这种变化的同时,日本经济出现逆转,从减速开始直到停滞。日本这些年的经济泥潭,根本原因是人口老龄化。

反观中国,201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9.1%,已经接近于日本1990年经济增长减速时的老龄化水平,在“十二五”时期,中国和日本一样,人口抚养比提高,并且这一趋势不可逆转。比日本当时的情形更严峻的是,中国当前还面临着“未富先老”的挑战。

全面二孩政策从中长期来看,可以稀释人口抚养比的快速上升,比如,在2035年,将其控制在0.5左右,而如果没有二孩政策,则有可能是0.6。

为养老体系“供血”?

卢迈表示,老龄化除了对经济增长有影响外,给我们的养老也带来很大冲击。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等,还不能适应老龄化时代的需求。当前的状况是“未备先老”。同时,财力准备不足。一方面,养老保障的公共支出存在较大缺口。中国公共支出中用于社会养老保险的比例并不高,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也较窄,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金给付水平较低,2011年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农村地区的养老金水平也只有每月55元。另一方面,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潜伏着财务危机。有近一半省份的养老金收不抵支,且养老金投资收益率过低,年均收益率长期不足2%,低于同期的通胀率,意味着养老金缩水。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特别是被制度覆盖的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社会养老保险金支出将大幅增长,养老金面临“入不敷出”的亏空风险。

他认为,“未富先老”绝非危言耸听。“如果不马上放开生育政策的话,20年后谁来工作、谁来养活数亿老年人?”卢迈表示,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加未来劳动力的供给,缓解家庭老年扶养负担,否则,将来两位中年人不仅要养活4位老人,甚至还要养活这4位老人的父母。在他看来,放开二孩就是要保持整个养老体系的动态平衡,为养老体系提供新的“供血者”或“接盘者”。在放开二孩政策实施的中长期,待生育率达到2.1的替代水平,整个养老体系的压力就大大降低。

社保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放开二孩后,在30年~40年间,如果能新增1亿人口,届时,我国的养老金规模能有5%以上的增速,将可以大大缓解养老金缺口的压力。

郑秉文表示,我国的养老金空账有1.3万亿元,养老金投资收益率还不到2%。这就相当于你在10年前把能买三居室的钱存进了银行,而且给你一个2%的利息,10年之后再取出来,你连一套居室都买不起。“打个简单的比方,现在70后、80后正是当打之年,但二三十年后,没有足够的年轻人来养活这部分人了,养老金也不够花了,现在必须新增出一批劳动力人口来养活这一代人。”

他认为,在当前经济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这个关键时刻,全面放开二孩,是撬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双重杠杆。

放开已是“火烧眉毛”?

郑秉文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少子化”的担忧。他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对少子化的量化标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但少子化可以从“总和生育率”(TFR,指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的数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水平(即低于“2.1”)作为指征。如果将其转化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8%左右。“少儿赡养率”也可以衡量少子化程度,即0~14岁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例。一般来说,如果将总和生育率“2.1”转换为少儿赡养率,25%可视为少子化的一个标志。而少子化与老龄化都是人口结构发生逆转的体现,中国人口结构在这两个方面都面临压力。

截至目前,根据联合国预测,2015年中国的平均寿命为75岁。相比之下,2015年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仅为78.3岁,中国的人均寿命已经非常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另一方面,中国少子化现象更加严峻:2010年中国刚刚走出“下中等收入”阶段(人均GDP为4200美元以下),总和生育率就已经下降到1.53,而当年全球“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总和生育率则是3.08,中国差了一倍。与“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为4200~13500美元)平均总和生育率1.82和“高收入”国家的1.76相比,中国的数据也偏低。

2015年的数据显示,就总和生育率来看,世界平均水平是2.51,而高收入国家平均只有1.75。就总和生育率来说,高收入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都属于少子化国家,比如,英、法、德和美国。不过,这些国家有移民政策,可以通过移民来降低生育率低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风险。

相对之下,在“长寿风险”和少子化的双重夹击下,中国人口结构急剧逆转,老龄化的速度惊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比例在2015年上升到15.2%。这其中,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少子化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推手之一。在这样的人口形势下,五中全会果断作出全面放开二孩的决定,这是非常及时且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说迫在眉睫,对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稳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严重的老龄化,二孩政策就是强心针,说实话,放开二孩已是火烧眉毛了,要是早两年放开就好了。”

少子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在少子化趋势下,劳动就业人口占比将逐渐下降,进而,人口规模将呈绝对下降趋势,在土地、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劳动供给减少必将减少劳动产出,经济增长必将受到影响。而放开二孩,是补充劳动力供给的最直接办法。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