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在“裸泳” 政策制定者的好日子结束了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23 11:36:00

有评论文章指出,许多新兴市场政策制定者都面临着艰难和不确定的未来。他们可以从认清自己正面临一个可能十分严重的问题开始。轻松的好日子结束了;等待着他们的是艰苦的工作。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有关金融热潮后果的权威名言现在已经变成了普遍看法:只有当潮水退去,你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然而,就多年来一直享受着廉价资金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这个问题因为游泳者身份的变化而变得复杂。

从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危机到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传统上新兴市场的债务危机基本集中于通常以美元计价的主权债务,并且往往与盯住汇率制的崩溃有关。但过去10年,新兴市场的债务积累过多集中在企业部门,且通常是本币债务。新兴市场私人部门的债务总额现在已经超过了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0%,甚至比处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边缘时的发达经济体还高。

事实上,考虑到新兴市场私人部门的债务数据并不完备,问题可能更为严重。一些由美联储(Fed)量化宽松计划创造并进入新兴市场的廉价资金是通过影子银行体系流入的,这种资金流动更难记录。许多新兴市场还从中国不透明的发展银行借入数量庞大但数额不明的资金。

新兴市场的危机一般以突然的强烈冲击和严重的经济调整收尾——通常包括债务减记——这为国家的再次增长扫清了道路。现在,尤其是在中国等政府财力雄厚的国家,债务风险的结局与过去不同:政府通过纾困和监管上的宽容等国家干预手段进行一系列短期部分修正,以保证经济的继续运行。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泡沫破裂后遭遇的那种长期经济不振:银行因为资产负债表中充斥的不良贷款而被削弱;濒临破产的企业苟延残喘;过剩的工业产能导致过量供应并带来长期通缩的威胁。

很容易看出为何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当局更宁愿避开债务问题,而非进行果断处理。虽然达不到官方增长目标无疑会削弱中国政府的信誉,但全面爆发的债务危机和衰退,以及银行和企业大批破产,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中国对汇率的管理,以及更大范围内由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经济模式向国内需求拉动的服务业经济模式的艰难转型,明显表明中国政府习惯将大动作分解为一连串的小步子,有时还通过撤消动作以避免短期经济扰乱。在债务危机面前,中国如果再次采用这种行为模式也算不上什么意外。如果事实的确如此,中国和新兴市场整体的长期增长前景将会变得更为黯淡。

对作为一个资产类别的新兴市场的狂热始于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并在危机后快速卷土重来。幸运的是,这种过度热情现在大体上已经消散。但这种狂热持续了较长时间,其造成的资本错配可能需要花上几年的时间和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才能厘清。

许多新兴市场政策制定者都面临着艰难和不确定的未来。他们可以从认清自己正面临一个可能十分严重的问题开始。轻松的好日子结束了;等待着他们的是艰苦的工作。(文章来源:FT中文网)

译者/许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