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庆:股市不可能走出大牛市 行情调整露端倪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5-12-26 12:36:01

下半年以来“供给侧改革”一词十分流行,这不仅因为它是未来几年政府工作的核心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经济界的思维时尚。经济理论的流派和观点五花八门,各有道理却都无法解释现实,学者们要为国出力就必须揣摩“圣意”,摸准决策层的意向。

核心是去产能

对于“供给侧改革”的解释丰富多彩,每个官员和专家都会把自己的喜好装入其中,什么“供需平衡”、“经济转型”、“优化资源配置”,等等,所有时髦的词汇都包含了,但是上述说法在以往历年的政策中均有表述,唯一不同的只有一条:产业去产能,债务去杠杆。

去产能作为“十三五”政策的核心亮点,表明以往五年“刺激需求拉动经济”的做法已经进入死局,只能改弦易辙,而导致政策做出巨大调整的直接原因是银行业不良资产剧增,债务危机的风险开始显性化。

供给侧改革在各个领域都有具体形态,在金融领域就是控制信贷增长,控制债务融资,加大股票融资比例。要把这些东西落实了,必须加快注册制,IPO规模提速,银行业不良资产打包出售,从而导致两大结果:股票供给大于需求,银行坏账损失由暗转明。

股票市场不可能走牛

在上述逻辑下,尽管货币政策依旧会相对宽松,但股票的“供给侧”发展速度会显著快于需求侧,这是大局,否则政府不会这么快速推进注册制了——至于有人说注册制会考虑二级市场承受力,两年时间才能落地,那就太不熟悉游戏规则了。如果经济形势没逼到份儿上,一切可以按部就班,慢条斯理;一旦形势剧变,所有法律形式都不重要,一年的事情三天办完。近两年反腐的效率这么高,有几个人事先预料到了?这届政府不同于历届。

为了化解金融危机风险,清理僵尸企业和低效产能这么尖锐的问题都提出来了,发行股票的加速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在供需平衡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指望大牛市?

能够大盘基本平稳,板块涨跌互现,就算是新一年最理想的形态。

市场调整已露端倪

考虑到国家队的报表及各投资机构年终排名因素,市场在12月份存在做股价拉升市值的原始动力,这在前几周的行情中已经充分体现,但在本周已显疲态。保险公司为了做业绩,纷纷玩儿举牌游戏,其实很多都是把小账户合并到大账户,制造收购假象和跟风效应,目的还是炒股票,产业层面的实质内容极少。这种玩儿法本来就是骗人的,有几家公司玩玩也就算了,可是一旦引发羊群效应,所有保险公司都玩儿起举牌收购,保监会就慌了,赶紧发文规范。保监会文件一发,市场马上应声而落,大盘股指数率先下跌,反弹行情也就基本结束了。宝万之争不过就是地产商和卖万能保险的在危机来临时上演的一场“双簧”,与其说是股权之争,不如说是做股价,编造资本故事。一旦宝能和万科讲和,股价还得腰斩。假戏总有揭穿的时候,买入地产股的朋友倒是多了一次高位出货的机会。

下周是卖出良机

说市场见顶并不意味者极度恐慌,卖出还是有机会的。下周就不错。拉市值争排名的基金会抱团取暖,下一周是他们坚守的最后一周,大家看一些小盘股两周拉升百分之几十,就是玩儿的这个。其他机构也有这种诉求,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那就看操盘手的老板们怎么管控了。这些机构如此操控股价本来是违法的,但是投资者借机会把筹码送给他们,也算是礼尚往来,不浪费感情吧!至于有些人说一季度还有行情,能看到4000点以上,我不予评价。想象一下,一群本来不想增持股票的大股东们,在三季度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进场护盘,临时拆借资金买股票,到了明年一月,终于可以解禁了,他们会做什么?

调整的重灾区在哪里?

从股灾发生到现在,小盘股平均上涨了90%,那些急于套现的产业资本一旦兑现,市场的弹性还是蛮大的,因而调整中这类股的跌幅也是最大的。

大盘股是不是会相对安全?也未必。本周一到周三不是发生了券商股暴动吗?结果,两天就被打回原形。这半年来什么机构买入的券商股最多,谁在上百亿的减持券商股?查查十大股东进出记录,各位自有答案。

股票是个博弈的场所,投资者要对自己的财产负责,不要轻信任何说法,大胆假设可以,但必须小心求证。

可能的亮点

由于注册制改革在即,推进速度远超市场预期,所以各大机构的资产重组也加快了脚步。这些过去看起来充满诱惑的重组,在注册制下看起来可能是鸡肋,但是又不能不做。为什么?钱投进去了,想撤退也不可能了,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没准儿还能骗一波跟风盘,借利好出货。有些机构说看好一季度的行情,指的就是这类东西。这种行情会不会有?可能有,但不一定真有。(本文作者文国庆系资深投资专家、和讯座谈会特约专访专家)



新闻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