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提出结构性改革 为世界经济注入“新药方”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6-08-04 10:02:15

再过一个月,世界主要经济体领导人等将齐聚杭州,杭州也做好了准备,迎接G20杭州峰会的召开。世界经济虽然在复苏,但是仍然疲软,多数地区在稳定经济增长中采取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然而,政策效应逐渐减弱,并且伴随新的问题出现,世界经济需要“新药方”。经历过一系列部长级会议,G20杭州峰会将为世界经济难题提出新的方案,即结构性改革。各成员国就结构性改革达成共识,结构性改革九大领域和政策指导原则已经出炉,将呈交G20杭州峰会审议通过,由G20成员国据本国国情加以贯彻落实。

导读

IMF总裁拉加德表示,结构性改革尤为重要,IMF研究表明,经过科学设计的改革既能产生积极的长期效应,短期内对经济也有很好的拉动作用,而且还能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在保障所有国家从国际贸易获益的前提下,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球经济也非常关键。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虽处复苏进程,但增长依然疲弱。一个月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领导人将出席G20杭州峰会,会诊世界经济形势,协调各国政策,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G20杭州峰会将出台新的增长战略,还有望在基础设施投资、国际税收合作、国际金融治理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框架。

中国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着力推动各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达成共识。经过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讨论,结构性改革九大领域和政策指导原则已经出炉,将呈交G20杭州峰会审议通过,由G20成员国据本国国情加以贯彻落实。

为什么是结构性改革?

G20会议,核心关注点为世界经济。9月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7月30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公开论坛上表示,中国倡议的杭州峰会主题受到所有G20成员国的欢迎和支持,世界期待着中国主办G20杭州峰会,期待G20杭州峰会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如何呢?7月下旬,2016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表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仍旧弱于预期。全球经济环境充满挑战,下行风险持续存在,突出表现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许多经济体低通胀。金融市场波动仍然很大,地缘政治冲突、恐怖主义和难民流动继续使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化。此外,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也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恢复仍然乏力。此间,各国均采取了大量短期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被指过度使用。

目前,全球已有六家央行实施了名义负利率政策,主要为了抵抗国内或地区内通货紧缩,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应对本币升值压力等。

但实际效果如何?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多家央行负利率政策取得一定效果,但效果并不佳。比如欧盟、日本的通缩压力仍然很大,物价指数在低位徘徊,对投资的带动作用也有限。

欧元区有研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真正投资的带动作用有限,因为私营部门普遍预期未来需求仍会比较疲弱,资产回报率较低,私人投资意愿不高。

瑞银宏观分析师Beat Siegenthaler指出,实施负利率的国家政府仍然会继续强调政策是有效的,但市场情绪并不乐观,因为资产收益率太低,而且很多人预期资产回报率可能会长期保持低水平。

此外,美元从去年底开始进入加息通道,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分化,叠加上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波动。大量资金去追逐有限资产,使得日本国债等安全资产收益率变为负值。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越发明显。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们经过今年三轮会议,最后达成共识,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活动,保持价格稳定,与中央银行的职责保持一致,但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

部分经济体政府债务高举,财政扩张空间有限;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受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影响,财政赤字扩张明显。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危机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递减,负面影响显现,其深层次原因是中长期结构性失衡,全要素生产率减缓,收入分配不均和创新驱动不足。短期工具,如财政、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结构性改革共识逐渐增强。

九大重点领域达成共识

中国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一直在推动结构性改革共识的达成。

G20相关会议在务实推动相关工作。今年2月底,G20财长和央行行长汇聚上海,共同承诺进一步加强结构性改革议程,包括提出一系列改革的重点领域和指导原则,为G20各成员推进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等。4月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华盛顿会议确定了改革的优先领域,并达成一致意见。7月底,G20财长和央行行长成都会议在改革的九大优先领域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指导原则,并达成一致。

虽然各国经济结构性问题不同,但G20成员国达成共识,明确了结构性改革九大优先领域,具体包括:促进开放的投资和贸易;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活力;促进创新;促进竞争,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和完善金融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环境的可持续性;促进包容性增长。

九大优先改革领域包含48条指导原则,其中劳动生产率、就业率等在内的12个指标,涵盖了大多数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

楼继伟表示,确定结构性改革的优先领域和指导原则,能提高G20各国改革行动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在考虑各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差异的基础上,G20就最重要的改革领域和原则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制定了改革优先领域和指导原则,这将有助于各成员协同推进和落实改革,最大限度发挥改革的正面溢出效应。

为加强对G20各国改革进展与成效的监督。G20各国同意根据指标体系每两年就改革的进展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结果将纳入G20问责评估报告。

楼继伟表示,结构性改革共识的达成,证明各成员已经认识到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这种自我加压也体现了责任和担当。

IMF总裁拉加德表示,结构性改革尤为重要,IMF研究表明,经过科学设计的改革既能产生积极的长期效应,短期内对经济也有很好的拉动作用,而且还能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在保障所有国家从国际贸易获益的前提下,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球经济也非常关键。

王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核心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要通过产业升级、推动创新来实现,同时要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要加大教育或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投入等。

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如俄罗斯当前结构性改革,比较突出的是受原油等价格下跌带来的财政不可持续性问题,为此俄罗斯国内出台改革框架,一方面调整工业结构,改变对重工业的过度倚重,增强国内市场主体信心,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方面调整结构,增加税收来源等,加强财政的平衡。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本身结构性改革也为外界所关注。

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改革面临难题

经合组织今年2月份曾发布报告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虽然意识到深层次结构问题是危机的主要根源,但改革进程却缓慢。

结构性改革会带来紧缩效应,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紧缩效应可能加剧经济的下行。

楼继伟曾表示,在整个经济比较萧条的阶段,如果有空间,结构性改革要尽量选择扩张性的、见效比较快的。在顺序选择上,减少政府管制见效最快,如简政放权;有针对性的减税,推行鼓励创新的减税政策效果也比较快。

世界银行研究表明,一些国家改革受挫,主要由于执行决心和勇气没有跟上。政府做了决策,但改革政策不受欢迎,会受到既得利益的阻碍,如降低税率、破除行业垄断、减少公共部门的干预等。这个过程中,需要改革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能破除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困难。

改革虽然面临阻碍,但已经有一些国家通过国内有效的改革,获得经济增长等正面反馈。如较早陷入困局的西班牙近年来经济恢复增长较快。2015年西班牙GDP增长3.2%,领跑发达国家,高于美国的2.4%、德国的1.7%、法国的1.1%。

西班牙财政部部长Luis de Guindos Jurado表示,实施结构性改革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当改革政策达成一致后,要尽早实施,改革产生的效果比想象中要快;如果结构性改革滞后,长期的收益难以实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