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蒜商”自卖自买哄抬价格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6-04-19 14:23:02

时隔6年之后,“蒜你狠”卷土重来。过去9个月里,大蒜价格直线飙升,每斤最高价格甚至已超过2010年,而且在前一段时间还连带着把大葱等农产品的价格也抬了上去。无论大蒜还是大葱,严格来说不算什么生活必需品,然而要是“较真”起来,还真是令人“不爽”,不是有报道说“烤串店的免费大蒜都改成了一块钱一个”“驴肉火烧‘跟风涨’”“宫保鸡丁里难见大葱”了么?好消息是,只要大伙忍到5月新蒜上市,就有望扭转供不应求的局面,即使囤积者到时候也得加紧清仓。算上2010年那次,接连两拨“蒜你狠”,虽然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演化的周期因素,但处在监管角色上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更加有所为,毕竟这关系到百姓的“菜篮子”。

假如给这两拨“蒜你狠”做一个利益链分析,不难发现:作为上游的农户以及下游的商贩,并没有真正从“蒜你狠”中获益。农户手中的大蒜于上一年9月就被收走,此后的价格涨落与他们无关;对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贩,价格高到一定水平购买者就会明显减少,同样不存在大规模盈利空间。比较之下,整个产销链条上唯独掌握着价格浮动区间的“蒜商”,是最大获利者,以至有人笑称今年是“投百万挣百万”的“傻子年”。套用纯粹市场经济理论,“蒜商”是合法的市场主体,我们在媒体上往往只看到他们赚钱而不是血本无归的状况,因此只要其倒卖行为合法,自然不应该眼红。不过,这不等于监管者对于“蒜商”的所有行为都坐视不管,比如有媒体就曝光一些“蒜商”自卖自买哄抬价格,而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利用某种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是明显的违法行为。

除了对违法行为的直接打击,作为监管者的政府相关部门,在推动价格公开、增强市场透明度方面理应更加有所为。梳理这一轮“蒜你狠”,前两年价格传导引发的种植面积减少以及部分地区气候原因导致的减产是客观因素,然而自2月份传出来的“部分地区大蒜绝产”“全国库存仅剩60万吨”等消息,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无论是农业部门还是物价部门,除了打击造谣行为,更应该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减少供求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从而避免恐慌心理,让投机者无机可乘。

就农产品的产销来说,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不仅有助于避免出现“蒜你狠”这样的价格剧烈波动,还可以连接上游的农户和下游的消费者,从而保证在价格机制的正常调节下让双方尽可能最大收益。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在农产品领域引入电商。某种意义上讲,农业电商是突破中间商加价空间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而发展农产品电商,需要地方政府或是搭建统一的对外供应平台,或是对农户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不妨设想,如果河南中牟、开封等地方政府基于农户搭建起自己的电商平台,何至于让供不应求带来的涨价收益大部分落入中间商腰包?

从个体消费的角度来说,宫保鸡丁里大葱少了觉得不划算可以少吃或不吃,顶不济还可以换道别的菜,然而如果“菜篮子”里很多品种都是因为资本流动而涨得让人望而却步,那就是关系到“幸福感”的事情了。对待这样的问题,作为监管者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增强主动性,多发挥“看得见的手”的积极作用,更加有所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