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观察 > 正文

济南取消限购政策:库存创纪录 财政压力
2014-07-05 18:44:13   来源:综合   评论:0 点击:

  7月2日晚间,济南要取消限购的消息在网上疯传了将近一天后,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终于通过其官网做了回应:我市正研究现行商品住房限购

  财政压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地方政府取消限购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财政紧张的压力。

  从济南看,土地出让金作为济南市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其一季度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济南市共成交商品房用地53宗,同比增加96%,其中住宅用地27宗,同比增加69%,这主要还是“沾了2013年的光”,仅2014年1月便成交土地45宗,大多为2013年底推出的地块;到了2、3月份,成交宗数便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一季度济南市各项民生支出涨幅颇大,其中住房保障支出1.05亿元,增长1.11倍。

  据济南市2014年1至3月份公共财政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称,今年一季度,济南商品房销量回落导致房地产业税收大幅回落。报告称,由于近期部分城市商品房降价销售、银行信贷政策和公积金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显著增加:一季度济南商品住房销售量(套数)下降30.98%。受此影响,房地产业地域税收仅增长5.21%,低于全市税收增幅6.36个百分点。

  更为严峻的是,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济南土地市场3月份以来持续低迷,二季度甚至出现了零成交。

  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官网土地公告显示,6月份开始,济南市区共推出商服和居住用地9宗,7宗为居住用地,2宗为商服用地,总面积47.71万平米,比去年6月的71.64万平米减少了23.93万平米,降幅超过三成。

  “楼市观望情绪较浓,上半年市场成交量同比、环比都出现了下降,波及到了土地市场。”山东世联怡高总经理朱江分析,当前未开工项目延缓开工进度,已开工项目延缓入市或者低价入市,老房源则普遍采用促销、特价房等方式去库存;受交易量、回款及融资情况等因素影响,开发商拿地更加谨慎,资金也趋于紧张。

  “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减少与部分城市减少供地有一定关系,但土地市场受房产市场转冷所带来的影响是更为重要的因素,目前土地市场正式随房产市场转冷进入了下行时期。”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亢亚娟指出,“底价成交”几乎成了近期土地市场的写照,而标杆房企拿地谨慎的程度也愈发明显。

  激辩限购

  从南宁首次放松限购政策至今,各地的限购政策放松的尺度越来越大,呼和浩特明文取消商品房限购似乎开启了取消限购的多米诺骨牌。

  “结合今年上半年楼市来看,各城市成交数据与去年相比都有所回调。一些地方政府放松限购政策,看起来是‘水到渠成’。”在合富辉煌山东区域市场研究总监许传明看来,“现在取消限购不能拉动投资性需求。”

  山东省政府参事、山东财经大学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松海也认为“以取消限购刺激需求不大现实”。由于消费者普遍存在“买涨不买跌”的现象,政策调整或对楼市的带动作用有限。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从呼和浩特开始,更多城市开始考虑松动限购政策。很多城市因为整体经济问题,放松楼市调整的需求非常迫切,限购政策可能会在除一线城市和超1000万人口城市依然存在外,其他城市都有可能逐渐被取消。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南宁、天津、无锡、海口、温州等城市已明确发文或明确表示限购政策已做调整,除此之外,杭州、长沙、宁波、沈阳、昆明等城市放松限购的市场传闻频出。

  “限购作为一种非市场化的行政性手段,与当前市场为主导的调节是完全相悖的。”山东财经大学房地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孙大海认为,限购政策要求外地户籍购房者须提供一年社保或纳税证明,这严重误伤了来济发展的外来投资者、大中专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等。

  不过,山东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岗并不赞成过快取消限购的政策。在他看来,在宏观政策调整下,房产已经回归到民生和居住的功能上来,限购政策限的是投机的这一部分需求,并不限制房产的民生和居住的需求,取消限购对于刚性需求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

  “如果取消限购仅是一种政府表态的话,更不可取。政府冒的风险太大,是对市场不负责任的行为。”李铁岗说。

相关热词搜索:济南 库存 财政

上一篇:大连自来水现油管泄漏故障 致矿泉水被疯抢(视频)
下一篇:错版火车票被卖出高价 火车票印错字 “候车”变“猴车”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