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国研中心余斌:投资增长滑坡是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关键
2014-08-05 14:22:18   来源:经济网   评论:0 点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余斌(资料图片)  国研中心余斌:投资增长滑坡是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关键  经济网讯(邹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现在进入经济增速的换挡期,克强总理说,我们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增长阶段呢?作为一个落后国家,如果你能成功的实现经济起飞的话,那么你大体上可以保持20到3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当然这种高速增长是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的。当经过了20、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速会出现台阶式的下降,我们把接下来这个阶段叫中高速增长阶段。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间,1978年到2002年,我们保持了年均9.8%,接近10%的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在未来1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将会下降到7%左右,也就是说我们把7%左右的经济增长把它叫做中高速的增长阶段,目前中国的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了,经济正在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我去年花了一年时间,完成这个问题的研究,我给这本研究成果,给的题目叫做“追赶、接力”。

  过去以接近10%的速度追赶发达国家,我们跑了有35年。如果中国增长阶段的转换是平稳的,是成功的,那么在未来十年中,我们将继续以7%左右的速度追赶。目前我们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就是一个交接棒的过程中,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因为接力比赛最危险就是交接棒这个环节。

  在高速增长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或者说效率的提高是把大量闲置的资源,生产要素把它转移到效率更高的部门,主要是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高效率得非农产业部门,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我们认为这个阶段已经结束了,中高速增长阶段效率的提升,经济增长将更多地来自于行业内部的竞争,行业内部的优胜与劣汰,只有不断淘汰行业内的低效率企业,把生产和市场逐步转移到高效率的企业,我们才能提高整个中国经济运行的效率。

  因此,在高速增长阶段,它是一种粗放型的数量扩张为主的增长阶段,但是到了中高速增长阶段呢,那么就意味着大量没有竞争能力的低效率的企业会被兼并,会被淘汰,会破产倒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整个中国经济的运行效率。

  在我们实际调研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企业转型升级主要面临着以下六大挑战。

  第一个是劳动力成本的过快上涨,很多企业家跟我说,在过去十年中,劳动力成本平均每年上涨10%,超出很多企业的承受能力,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把它简化为叫做机器与换人。通过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减少工人,降低劳动力成本。

  第二个挑战就是资金成本过高的问题,很多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资金成本快速上涨,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我认为根本问题在于落实三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大力发展民间资本主导的中小型银行,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企业资金成本过高的问题。

  第三个是土地成本过高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浙江那一带主要是空间换地的方法,过去企业都是一成,我把企业盖成三层、四层、五层,节约土地,降低土地成本,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集体土地,集体建设性用地可以跟国有土地一样同等优势,同权同价,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土地成本。

  第四个是流通成本偏高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叫电商换市,通过电子商务替代原来的渠道,降低成本。

  第五个是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过高的问题,现在很多人反映不创新是等死,把大量事情投入到创新,知识产权缺乏应有的保护,或者保护的成本很高,那就是找死,所以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走进知识产权法院,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六个是准入成本依然很高的问题,一些企业家反映了,凡是政府让我们去干的事情都赚不到钱,凡是我们认为能够赚到钱的地方都是不让我们去的地方,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把国家禁止和限制的领域列成清单,公告社会。凡是清单里没有的,各类企业可以依法平等进入。

  随着三中全会一系列精神的贯彻落实,将会有效地解决企业转型升级当中面临的这六大高成本问题。

  以上是我对结合企业的转型升级,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谈一点看法。谢谢。

  “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思考与实践”高端对话

  暨清华“时代领袖培育计划”启动仪式活动介绍

  2014年被誉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元年,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均把振兴实体经济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振兴实体经济的核心就是如何推动传统企业的升级转型。这不但涉及到中国梦能否实现,更攸关企业生死。随着新一轮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企业该如何转型升级?怎样才能突破技术瓶颈?如何获得投资者的青睐?2014年8月3日,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北京创新创业中心联合伟鸿高端教育基金在北京清华科技园共同举办了“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思考与实践”高端对话暨清华“时代领袖培育计划”启动仪式,共同探讨企业升级转型之道和如何推动企业升级转型。

相关热词搜索:压力 关键 经济

上一篇:李若虹权力背后:给广发银行留大量未见光不良资产
下一篇:三一告赢奥巴马背后:美国外资委被喻为神秘“黑箱”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