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约谈奔驰、捷豹路虎、克莱斯勒等车商,到工商局发文解除汽车经销商营业执照捆绑品牌,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逐步深入,标本兼治。打破车商总经销模式或将成为汽车业反垄断下一步举措。
昨天,上海外高桥汽车交易市场透露,由该机构起草的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方案已经报相关部门审核,一旦落地,将会打开另一条进口车进出口通道,对虚高的进口车价形成真正的压力。同时有消息称,国家质检总局将把“海淘车”纳入三包范围。
“海淘”进口车便宜25万
“海淘”进口车在中国车市由来已久,由于缴纳完整的关税,通过贸易公司正常进口,所以并不违法。这些车绕过了车商授权进口渠道,且按照美国或者欧洲的法规生产销售,所以这类车在市场上被称为“美规车”、“非中规车”或者“大贸车”、“海淘车”。
“我是两年前从上海的一家贸易公司购买的宝马X5,当时4S店价格超过100万,我的车75万元,足足便宜了25万元。”车主陈先生向记者表示,买“海淘车”就是冲着价格优势去的。从发票单据来看,他的车美国售价近40万人民币,加上28万元关税和两三万杂费,贸易公司赚了5万元。“这个利润我觉得是合理的,4S店的价格太离谱。”
车商拒绝为“海淘车”提供质保
既然有便宜的“海淘车”,消费者为什么还要从4S店买车呢?原来,受价格竞争的威胁,车商全面封杀“海淘车”,停止为这类车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