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展现大润发大卖场业态调改成果的全国销售排名第一的店王店——昆山店,开业已过五天时间,从前五天销售表现来看(两天周末假日、三天工作日),五天去税销售额突破了1500万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具体构成为:大润发昆山店开业第一天销售额575万元(含税),来客数30656位;开业第二天销售额549.78万元(含税),去税销售额430万元左右,来客数27188;第三天销售额290万左右(去税),客单价141元;第四天销售额206万元(去税);第五天销售额185万元(去税)。进而,开业前五日总计去税销售额突破了1500万元。
可以说,大润发昆山店此次开得不错,很好地体现了店王店的带动意义。有市场人士对《商业观察家》称:“以往,大润发新店开业第二天,各店支援人员就撤了,但是这次昆山店重新开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撤。我也仔细看了,B端没有灌水,主要是线下业绩。”
大润发昆山店是在原址拆迁后,于隔壁新建的一座独栋建筑,大润发的自有物业,整体呈现出一个购物中心形态,门店商圈很好。先期开业的则是超市卖场,8000平米左右,做的还是大卖场的“一站式购齐”——生鲜、即食、快消、日用、家纺、电器全线经营。
大润发大卖场的调改思路似乎还是要保留“一站式”全品类经营,只是在原有大卖场的商品池里做精选,差不多砍掉了一半左右的SKU,以提升库存周转等卖场效率。
接近大润发的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尽管无空间限制的线上,在购物丰富度层面表现更好,但大润发认为人们依然有在线下“一站式购齐”的需求,比如中老年人等,很多人并不喜欢去线上购物,他们想要现场感,可触摸、可触碰、可人与人面对面交流来传递情绪。
所以,大润发大卖场的调改,跟当下的很多调改还是不一样,没有像很多卖场调改那样,几乎把非食业务全坎掉了。单店面积体量上,很多卖场调改,是把近1万平米的两层结构卖场面积直接坎到了单层的3000平米左右面积,但大润发的大卖场调改,单店面积还是比较大,以昆山店为例,还是两层结构的8000平米左右面积体量。
体现在商品层面,其他一些卖场是缩小卖场面积,转而走爆品经营模式,精力全部放到去做大单品。大润发则还是坚持靠产品阵列来打市场,来做市场份额,没有走爆品模式。
所以,大润发昆山店的整体特色有以下五点:1、商品换新——汰换了50%。2、商品平均售价降幅20%。3、商品精选化,SKU减少了一半左右,但鲜食SKU增加到2000支以上,熟食等即食品类大幅强化。4、场景化陈列与销售。5、增加及扩大堂食休闲互动区。
大润发昆山店,值得重点说的则是鲜食业务,SKU增加到2000支以上,大幅增加了丰富度。尤其是在即食业务层面的提升,为大润发展现了一些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即食业务能拉新年轻人——年轻人不做饭了;能提升毛利——生鲜加工化多一道加工附加值;能带来烟火气——无惧线上竞争。
但即食也非常考验流量,即食要做大,需要大流量。这就有待大润发的产品阵列是否能做出一个中心化的“集聚”效应。
总体而言,大润发的调改则可能代表了中国大卖场行业调改的一个观察样本,因为大润发的门店面积很大,是典型得再典型不过的大卖场业态,如果它走通了,那大卖场整个行业可能就“活”了。
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