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上海世博会的系统评测和重大事件理论建构的探索
2014-07-07 12:16:32   来源:综合   评论:0 点击:

  2010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最高级别的综合型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成功举办,展会共持续184天,

  2010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最高级别的综合型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成功举办,展会共持续184天,参观人数7308.44万人次,在投资规模、参展规模、游客人数等方面创造了博览会的13项世界纪录。世博会大大促进了上海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应,也为我国成功举办世界级重大事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此同时,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重大事件及中国旅游学术研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与绝佳的案例。上海世博会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留下了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应该留下一些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安徽师范大学王朝辉教授、陆林教授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专家,运用其丰厚的理论素养和执着缜密的治学精神,从世博会筹备、举办开始关注、思考,后经过三年多系统、深入的专业研究,形成《重大事件对大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重大事件旅游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和一本代表性著作。两位教授及其所带领的团队综合多学科的理论方法,采用历时性手段,在对上海世博会重大事件旅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影响效应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其成功经验,并提出了重大事件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

  该书按照“理论—实证—理论”的路径,从理论导入,经实证研究,然后再上升到理论,共14章61万字,包括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上海世博会重大事件旅游特征与旅游影响效应和理论引论与理论总结四篇。理论引论部分重点厘清重大事件的相关概念,分析上海世博会的重大事件属性,评述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理论研究进展,针对学术前沿薄弱环节与发展需要进行研究设计,保障研究的科学系统性以及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实证研究主要采用举办期间研究团队全程跟踪调研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总结上海世博会旅游空间、市场、消费、虚拟旅游等重大事件旅游特征,结合组织举办的良好举措,提出重大事件在市场营销、产品设计、产业建设、销售推广等方面可持续发展对策。重大事件影响效应研究的重点是围绕重大事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布局、旅游产业经营、旅游经济效应以及后续影响效应等方面,采用大量统计与监测数据,运用多种模型拟合及分析手段,多途径比较,围绕典型案例进行系统的实证测度分析与类比研究,以揭示重大事件旅游影响的过程与演化规律。重大事件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影响研究指出,重大事件投资巨大、涉及领域广、影响面宽,如何最大限度使重大事件举办效应最大化,如何在重大事件短期巨大的期间效应基础上,尽量避免或减少后事件“衰退”效应,创造与发挥重大事件的中长期效应与后续效应;如何有效引导各种旅游要素空间合理有序布局、协调短期需求与长期经营的关系,促进都市旅游快速健康发展;如何成功筹建、有效组织运营与管理重大事件;如何有效开发世博遗产以有效延伸后续效应;世博会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为将来举办重大活动提供有效借鉴等等。该书的特色与创新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立足点和出发点上追踪研究热点,紧扣研究前沿,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重大事件旅游影响研究体系。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系统分析,瞄准相关前沿问题,多主体、多维度、多视角构建科学研究框架体系,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综合性研究,通过大样本调研数据与大量翔实的统计监测资料,对上海世博会旅游及其影响进行全方位分析与全面测度研究。

  二是在方法论上注重多学科理论方法集成。考虑到重大事件影响复杂,涉及领域广泛,需要集成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深入研究,因此专著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地理学、社会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的理论方法,集成了SPSS、AMOS、GIS分析技术以及事件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趋势线模型、时间序列模型、ROSTCM分析模型、社会网络模型、模糊综合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科学评测与分析研究。

  三是在具体方式上突出历时性研究,将上海世博会作为重大事件放到一定的时间段内(世博申办的2002年到世博闭幕后的2012年),研究不同阶段的影响效应及旅游要素空间响应,揭示其发展演化规律。四是在指导思想上把握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专著采取“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路线,除在第14章全面总结重大事件旅游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凝练以外,在第4-12章实证研究部分的每一章最后一节都设计了该章研究的理论总结与研究启示,对本章研究内容系统总结提炼,针对举办同类重大活动提出对策建议。

相关热词搜索:世博会 上海 理论

上一篇:廊坊市路政处实施ISO9001管理体系标准
下一篇:社科院研究员:货币政策是面魔镜

分享到: 收藏

精华推荐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