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华安顾人寿董事、总经理殷晓松:健康险十年增长11倍,发展前景向好
来源:云掌财经 发布时间:2022-12-14 13:19:56

保险,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八大以来不断取得新成就,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殷晓松,作为最早一批伴随友邦保险回到中国的管理人员之一、中国精算师协会首批创始会员,是中国现代保险业发展史的亲历者。自1995年从香港友邦亚太区总部精算部门被抽调到广州,参与了友邦广东分公司的筹建,而后加入中资公司,并于2013年加入德华安顾人寿,至今在保险业已深耕二十多年,经历了对中国寿险市场的启蒙,到深入洞察,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保险业快速成长的历程。此前,殷晓松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专访,就保险业10年发展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国际金融报》:您怎么看过去十年,我国保险业取得的成绩?

殷晓松:过去十年来,我国保险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保险业总资产已经从2012年底的7.4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24.9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深度从2.98%上升到3.93%,保险密度从1144元每人上升到3179元每人,大病保险制度从2012年建立以来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近1.5亿人,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从2012年的0.9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4万亿元,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关键资金保障。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2021年,在华外资保险机构资本十年间增长了1.3倍,资产增长了6倍。

过去10年中国寿险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期,进入回归行业本源的新常态时期。人身险行业的指数级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顶层设计对于保险业的重视以及大众的保险保障意识不断提升。

近年来,中国人身险深度密度显著提升,但是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中国人身险市场长期增长的潜力巨大。从亚洲寿险市场来看,特别是以华人社会为主的市场的人身险深度,一直远高于以保障产品为主的欧美市场。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的积累和保险意识的提升,这些潜力将在未来30年中逐步释放,中国有望在2030年代中期成为最大的保险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在国家层面对个人养老三支柱体系的建设,包括银行参与的长达20年的专属养老储蓄、基金公司发行的养老目标基金以及养老理财产品,这些同样具备个人养老功能的金融产品,可能会对中国寿险业的终极深度产生影响。当然,这只是站在保险行业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从社会所获得的保障水平来说,银行业等其他金融业的参与一定会使其更加充分。

《国际金融报》:聚焦到健康险,您怎么评价其在过去十年、尤其是近几年的高速发展?

殷晓松: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全面实施,在国家各健康中国相关部委的政策支持下,国民健康保障需求的逐步释放,近年来商业健康险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21年末,我国健康险保费规模已达到8447亿元,较2011年末的691亿元相比,十年间增长了11倍,复合增长率达28%,是保险行业增长速度最快的险种。

商业健康险的飞速发展,除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外,也有赖于行业上下的共同努力。比如,重疾险和医疗险两大主力产品线的持续创新。重疾险虽然近几年增速放缓,但依然占据健康险市场的重要地位,是行业内的主力险种。医疗险方面,自2016年百万医疗类产品上市后,迅速成为现象级健康险产品,其巧妙的产品设计、高额保障及性价比受到市场热捧,目前已向老年人群和慢病带病人群扩展覆盖面。此外,长期护理保险在46个城市的试点实施,以及最近两年全国各地铺开的“惠民保”产品也为广大国民扩展了新的保障维度,为健康险下一步发展扩展了空间。

从行业健康险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成果显著,长期向好趋势不变。但在近两年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叠加疫情影响的行业转型的挑战。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健康险经营非常考验精细化运营、风险定价等综合能力,由于能力构建,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和各方面协作,健康险产品结构趋向较为单一、风控手段较为滞后、盈利难度较高等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传递到健康险市场,也就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健康险的产品创新。因此商业健康险仍需破局转型,探索新的商业发展模式。从长期看,商业健康险需重新定位其医疗健康产业链支付方角色这一优势,通过连接客户、医、药、健康管理等多方利益,构建医疗健康生态价值链,形成事前预防、事中诊疗和事后管理的服务体系。

十年来,我国保险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取得了数量向质量的跃进,未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带领下,相信还将有更多保险企业引起健康险的重视,将这一赛道发展的更加完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