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银发消费“潮流化”,这场音乐节给出了答案
来源:今报在线 发布时间:2025-09-22 12:38:01

秋日夕阳的余晖中,一曲悠扬的二胡合奏,拉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节序幕。9月2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浩华文创园的绿茵场上,200多名退休老人与亲友及青年工作者们围坐一处,欢声笑语不断,享受着一场独属于他们的音乐盛会。

这是全国首个银发草坪音乐节,由银发文娱科技平台红松集团主办,中国联通、东方甄选、古井贡酒和片仔癀等知名品牌共同呈现。活动以“满足银发群体多元文化与品质生活需求”为宗旨,创新融合适老化服务、文娱体验和代际互动,开创了老年文娱服务新范式。

回应时代命题3亿银发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3亿,仅北京地区已突破500万,占常住人口近四分之一。新一代银发群体的形象和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以更加积极、开放、创新的姿态拥抱生活,主张人生的“后半程”依然要精彩绽放。

这一转变之下,如何切实回应银发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正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国务院《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新场景与细节银发音乐节处处有温度

有别于传统音乐节高分贝音量、人群躁动的现场氛围,本次银发音乐节从器乐演奏、曲目挑选到舞台设计、座位安排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全方位的适老化设计。

当二胡与电子琴同台共奏,传统与现代在这个舞台上实现了完美交汇。从《掀起你的盖头来》到《我的祖国》,一首首熟悉的旋律在创新编排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唤起了中老年观众的时代记忆。

“老年人与我们年轻人一样,渴望有品质、有乐趣、有参与感和陪伴感的文娱活动,红松坚持做‘银发善经济’,就是倡导以真正理解和关注老年人为核心,为银发群体提供具有尊重感、情绪温度与参与价值的服务。”红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银发人群不只是被照顾的对象,也有表达、创造、享受生活的权利。”

这场音乐节也是一次大型高龄同学与“老师”的欢聚会。“平时只能通过屏幕跟着老师学习乐器,这次终于见到本人了,我特别开心。”刚刚和音乐老师合完影的高阿姨激动地说道。

当天在观众席中,有即使腿脚不便也要拄着拐杖来的70多岁的高阿姨;也有86岁高龄的侯奶奶和她的女儿手拉手,跟着音乐节拍一起摇摆;更有三代同堂共享音乐时光的魏奶奶一家,她的儿子、儿媳和孙女陪着她一起来感受这场特别的活动。

“看到妈妈这么开心,我们全家都很高兴。”魏奶奶的儿子说,“平时妈妈在家就喜欢听老歌,今天在现场能参与到大合唱中,她特别激动,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文化魅力。”

更有趣的是,不仅仅是当观众,5位平均年龄67岁的阿姨组成的二胡乐团,甚至登上了舞台,成为音乐节开场秀的表演嘉宾。乐团代表慧慧阿姨自豪地介绍:“我在红松学习了4年二胡,并且通过学习乐器,在退休后结识了乐团的这些朋友,年纪这么大了还能组成一支乐队上台表演,我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我们老年人也可以把音乐玩起来。”

代际共创,探索银发服务新路径

值得关注是,这场专为银发群体定制的音乐节,背后的主创团队主要由95后和00后组成。

“音乐节不应该只是年轻人的专属,叔叔阿姨们也有权利享受这样的音乐体验。”00后主创人员小戴说,为了这场音乐节,她和团队花了两个月时间调研银发群体的音乐喜好,为这场音乐节精心挑选了不同年代的经典曲目。

“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音乐节活跃氛围的同时,做好全面的适老化设计。”小戴坦言,从座椅高度、音响音量到演出时长、互动方式,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团队反复讨论和精心调整。

这种代际共创模式,不仅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也成为促进不同年龄群体情感交流与相互理解的重要桥梁,更展现了全社会关爱银发群体的良好风尚。现场不少银发观众表示,感受到了年轻一代的用心和温暖。

在我国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历史关口,这场音乐节作为银发群体精神文化服务创新的有益探索,为推动银发群体精神文化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银发群体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可复制和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指引下,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创新的双轮驱动下,银发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正在催生出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银发经济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