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出2015年国际十大新闻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5-12-30 08:40:09

  志当存高远

和平是发展的基石。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不只是重温与庆典,更是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历史的启迪和教训就在那里,重要的是人们学会用这笔精神财富把握今天、开创明天。坚守战后国际秩序,是捍卫胜利成果,也是对现实的警醒,让世界平稳前行。

规则是治理的前提。

完善全球治理体制的必要性,实实在在摆在各国面前。规则的重塑、权重的调整牵动利益格局,需要心理调适。能否顺应潮流,是考量地球村村民的重要标尺。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方有可能提供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信念是超越的支撑。

从年复一年的纷繁困扰中解套,脑袋不能停留在过去,目光更要投向未来。面对地缘博弈、安全困境、发展失衡、文明隔阂,还是要在更高层面上想明白。毕竟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毕竟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编者

1 中国外交展现责任担当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习近平主席8次出访,足迹遍及亚、非、欧、北美四大洲14个国家,出席多场重大国际活动和国际会议,深入阐释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意义和丰富内涵,强调各国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全方位外交不断拓展,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 “一带一路”愿景文件发布 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

3月28日,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面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理念、目标任务、机制行动。“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不断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 “伊斯兰国”制造恐怖袭击 俄强势出击引发新博弈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策划实施俄罗斯客机坠毁、巴黎爆炸枪杀等多起恐怖袭击事件。联合国安理会11月20日强烈谴责“伊斯兰国”,俄美法德等国发动密集军事打击。俄罗斯武装力量强势重返中东引发西方复杂反应。11月24日,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罗斯随即出台一系列反制措施。

4 亚投行协定在北京签署 国际金融秩序加速演进

6月29日,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12月25日,亚投行正式成立。7月21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12月18日,美国国会终于通过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

5 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 彻底解决面临多重挑战

7月14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在维也纳达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协议于10月18日开始生效。美伊关系互信严重不足、中东地区安全关系复杂等因素依旧突出,全面、长期、妥善解决伊核问题面临多重挑战。

6 日本国会通过安保法案 东亚邻国表示强烈担忧

7月16日,日本众议院强行表决通过旨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安保法案。9月19日,日本执政联盟控制的国会参议院强行表决通过安保法案。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安保政策的重大转折,意味着日本彻底抛弃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国策,引发东亚邻国强烈担忧。

7 科学家发现地球“表亲” 火星液态水活动获证据

7月2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确认在宜居带发现第一颗与地球大小相似、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并命名为开普勒—452b。9月28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为在这个红色星球上寻找生命提供了新线索。

8 世界铭记二战胜利成果 中俄强调维护国际秩序

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并举行盛大阅兵仪式。中俄东西方主战场的历史贡献得到广泛承认,两国一致强调维护好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9 难民危机持续困扰欧洲 欧盟成员陷入内部纷争

随着中东局势持续动荡,欧洲出现二战后最严重的难民危机。欧盟委员会预计,这波难民潮可能持续到明年,明年年底前踏入欧盟的难民总数预计达到300万。欧盟多次就难民问题举行会议,各成员国陷入纷争,最终出台的欧盟转移安置难民方案难以真正解决难民压力。

10 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协定 安排2020年后应对行动

12月12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新闻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