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发改委与保监会谈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2014-08-29 16:15:14   来源:综合   评论:0 点击:

  编者按:8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保险业发展的总

  编者按:8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保险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今天上午,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徐晓波与保监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熊志国一同做客中国政府网,就今后一个时期内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方向和行业前景做了深度解析和预期,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强制责任保险以及保险金投资等方面回答了提问。

  保险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监管不成熟,未来可为城镇化提供80万亿资金

  在访谈中熊志国强调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量化目标是迈向保险强国的重要标志我国保险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监管和保险公司都不成熟,但通过国十条大家对保险的认识会不断提升,保险覆盖面也会扩大。商业保险可提升养老保险积累效率,同时满足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弥补服务业发展短板从而增加吸纳就业。

  发改委金融司副司长徐晓波预计保险业未来共可为城镇化提供资金约80万亿元,在访谈中她强调:2013年底,我国保险业总资产8.9万亿元,不到金融业总资产的6%。金融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仍有较大空间。我国保险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0.4%,美国则是2.8%。《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商业保险建设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在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方面,通过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的渗透度,使保险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逐步发挥出来。

  《意见》促进保险资金直接投资实体经济拓展运用空间

  保监会研究室主任熊志国认为:《意见》在市场化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发展和创新的主要方向和原则要求。在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首先《意见》促进保险资金直接投资实体经济的规模更大、方式更多、链条更短、效率更高。其次《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保险资金通过股权、债权、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形式,支持养老、健康医疗、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等产业发展、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意见》还提出要促进保险资金运用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协调发展,研究制定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拓展境外投资范围等。这些新的内容和表述,极大地丰富了保险直接投资的领域和方式,最后《意见》明确提出,鼓励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稳步推进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在业务创新方面,允许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探索投资和发起设立资产证券化产品等。这些创新政策,为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将在2015年内启动。

  当问及减税养老问题时,熊志国表示:从商业保险来说,减税养老主要是个人税收递延型保险,对这个方面国务院也一直很重视。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保险公司承保的一种商业保险,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的延税优惠,不是不交税,而是在领取养老金的时候交税,通过税收递延的方法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这也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办法。通过这种税收优惠鼓励个人为自己退休以后积累一部分养老金,不要把所有事情都交给国家。美国和欧洲都是这样的。2009年国务院已经提出来要探索发展个税递延的养老保险,已经做过一些技术的准备。现在按时间表和路线图,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将在2015年内启动,根据工作的需要,几个部委都在加强合作,尽量的往前走。

  医疗责任、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作为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在问及强制保险的试点领域会是哪些时,熊志国回答: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具有较强公益性,强制保险是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必须参加的保险,保监会高度重视责任保险工作,把医疗责任、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相关热词搜索:服务业

上一篇:央行10亿现金运钞车高速路侧翻 或系用于秋粮收购
下一篇:铁总:前8月铁路投资完成4050亿 全年目标可确保

分享到: 收藏

精华推荐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