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解除原油出口禁令背后有着更大“阳谋”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24 08:36:00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冯明撰文指出,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解除对全球石油行业的长期影响则不容忽视,而且由此可能衍生导致国际经济政治关系发生调整。从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在伊朗核谈、也门战争、打击IS组织等中东外交上的表现可以看出,美国已经在有意调整其中东外交战略。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12月18日,美国国会两院投票通过了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的法案。这一事件应当说几无悬念。

事实上,早在今年9月1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和电力分委员会就已经投票通过了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的“HR-702号法案”。尽管仍有来自炼化企业和消费者的反对声音,但支持解除禁令的呼声则要大得多;而且从美国整体福利的角度而言,解除禁令是利大于弊的。因而,18日的国会投票仅仅是靴子落地而已,靴子落地的声音或许会对国际原油市场特别是石油价格带来一定冲击,但该举措此前应当已经被市场部分吸收了。而且,考虑到当前极其低迷的油价,即便禁令解除,美国短期内增加原油出口的空间也不大,对国际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

诚然,出口禁令解除对全球石油行业的长期影响则不容忽视,而且由此可能衍生导致国际经济政治关系发生调整。

石油是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品之一。2014年中以来,石油价格的暴跌,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过去二十多年以来“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在调整期总需求低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页岩油气技术进步在供给侧的推动。

美国解除原油出口禁令可以看做是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2014年底不减产决定以及2015年底增产决定的反制。从中长期来看,解除禁令为采油企业扩大生产、争夺海外市场打开绿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一方面会带来规模效应,造成边际成本下降;同时,技术也会在产业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趋于成熟,双向巩固页岩气革命的成果。如此以来,美国页岩油气的边际生产成本将会成为影响未来国际油价上限的重要因素。

更进一步考虑,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还是美国实现石油供给自足之路上的必要步骤之一。考虑到美国的中东政策与能源安全有密切联系,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甚至可以看作是美国将对其中东外交战略进行调整的前兆。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给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带来了沉重打击。此后,为了保障国内能源供给安全,美国一方面开始禁止原油出口,另一方面开始在中东地区开始推行务实强硬的外交战略——通过扶持沙特、依靠沙特,在维持中东地区的低水平稳定的同时,来保障美国的能源供给安全。可以说,美国1970年代中期之后的中东外交战略是建立在保障国内石油供应安全的大前提之上的。这一前提即便在“9•11事件”之后的反恐时期,也仍然是美国中东战略最重要的基础。

但是近年以来,新的勘探、开采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美国国内新兴的油气产业方兴未艾,页岩气革命的兴起将从根本上动摇这一战略前提。

设想,如果美国实现了石油自给自足、甚至成为石油净输出国,那么它是否还有必要每年花费巨大的军力以及外交资源来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至少继续这样做的激励会大大降低。继续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中东地区,已经不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因为保障国内能源供给安全的大前提条件发生了转变。事实上,从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在伊朗核谈、也门战争、打击IS组织等中东外交上的表现可以看出,美国已经在有意调整其中东外交战略。

总而言之,2014年中以来石油价格的暴跌以及现在美国解除原油出口禁令意味着石油行业正在经历一次深刻调整。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的短期影响很有限;但是,在全球经济周期和石油行业自身技术变革的共同推动下,过去四十年来人们关于石油经济学一些习以为常的认识和观点却正在发生变化。(文章来源:FT中文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