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棣:票据行业的发展与规范应交给自由市场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6-02-16 09:36:07

岁末年终,整个金融行业进入一个总结、沉淀和调整的时期。随着各项数据的呈现和相关事件的爆出,票据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规范,成为业内外讨论的焦点。

票据市场规模明显扩大,发展前景广阔

问题背景:根据央行数据统计,我国票据融资规模从2014年底的2.92万亿元增长至2015年底的4.58万亿元,2015年我国票据融资新增1.66万亿元。新增票据融资在2015年新增信贷投放的占比达到14.16%。

随着票据融资规模的持续扩增,票据市场是否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个问题开始在业界浮现。

近十年来,我国票据融资的规模以及票据交易的规模都在显著增长,总体上看,票据融资和交易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同期银行贷款的增长速度。从货币融资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角度看,这种对票据融资及其交易的需求是真实的,并非完全虚假。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票据融资是一种银行信贷的衍生品,它很好补充了银行常规的抵押信用放款体系的不足,解决了正常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体系中所不能解决或者不能灵活解决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票据融资是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润滑剂,它为有真实市场需求的企业提供了除抵押(质押)贷款和第三方担保贷款之外的第三种选择,实现了企业间买卖双方信用的互换互助,很好地发挥了银行起中间桥梁过渡的中介作用。

对于银行业的监管者来说,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派生货币,是间于M3和M4之间的一种货币形态。由于它可以在M2基础上反复派生,有一定的虚拟成分,因此对它总规模和结构的把控并不容易。如果派生比例过高,容易造成金融资产膨胀,虚拟金融过度,从而引发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从我国票据市场实际发展情况看,票据融资及其交易主要建立在三种需求之上:第一种是企业正常的生产和贸易需求引发的票据融资需求;第二种是商业银行因其资产出表业务需求而引起的票据交易安排;第三种是企业为降低资金成本而引发的票据延期支付需求。初略估计,第一种情况占票据融资市场的一半左右。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使用票据进行结算和支付,票据融资的灵活特性也比较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金融操作需求。尽管目前票据融资还不能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主渠道,但市场发展前景不容置疑。

对农行票据案不必恐慌,银监会治理方案值得商榷

问题背景:2016年元月,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中信银行(601998,股吧)相继发生的买入返售业务重大风险事件,引发了出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不小的震动。

而此前2015年12月底,银监会的《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的文件,对2015年上半年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提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其中包括具体针对买入返售业务的明确条款。如何看待和规避这些风险,成为票据理财界一时的热议。

最近农行和中信发生的票据案,引起市场上一定程度上的恐慌,票据似乎成为金融风险中的某种隐形地雷。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误判。过去三十多年的金融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票据案,几乎每年都有。但这些案件与作为一种金融工具的金融票据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黄金也经常发生被盗窃的案件,我们不能说黄金本身有什么问题。票据存在被盗窃、被伪造、被挪用的可能,这些风险并不因为有了票据才有,纸币也同样有这些风险。

前面说过,票据本质上是一种派生信用,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属于更宽泛的货币概念(M4),如果监管不严或者不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配合,创造出虚拟的票据,再通过买卖票据,赚取票据市场上期限错配的差价。特别是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票据非核心金融资产的性质,将正常的表内信贷资产转变成表外的票据资产性质(也称出表业务),从而逃避银监会对于银行信贷规模的管控。银监会203号文件中,禁止商业银行买入票据的返售业务,主要就是针对上面所说的资产出表业务。这个政策对不对?从宏观金融管控的角度看,央行需要控制虚拟金融膨胀,需要抑制货币空转,因此限制商业银行的虚拟票据套利行为是有道理的。

但是,在银监会的203号文件中,把票据业务完全纳入银行核心资产范畴,这有点过猛,值得商榷。如果银行给企业开票完全等于银行给企业发放现金贷款,为什么商业银行还愿意给企业开银行承兑汇票,这种基础理由就没有了。这个措施有可能使得未来的票据市场出现大幅度的萎缩。倒洗脚水是应该的,但把孩子也一起倒掉就不应该。把票据业务掐死这并不难,银监会管理商业银行的工作难度也会减轻不少,但另一方面,企业融资就变得更难了。

真正规避票据市场风险的办法,只能是更多使用市场的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最简单的,比如,票据商业理赔保险;再比如,用计提一定储备金的方式来管控商业银行票据返售业务,在目前经济新常态增长的情况下,最好用温和的方式调控而非一棍子打残。

民间票据中介是自发产生的市场,不是黑市

问题背景:目前我国的票据中介市场,不论是持牌类中介还是民间票据中介,均游离于监管之外。在不少业界看来,票据中介在活跃票据市场的同时,也放大了票据市场风险。究竟应该怎么看待民间票据中介市场有何看法,其对未来票据市场的规范化有什么关联意义,这些问题引发许多人的深思。

我国民间票据灰色市场已经存在近二十年,并且形成了一整套交易市场的规则和分市场中心,而且市场交易的规模大约占了我国整体票据市场交易量的30%强。我不认为这是黑市,所有市场只要是自发产生的,都有真实的需求和经济背景,有实际的交易需求才会有市场存在。

到底民间票据中介积极一面大还是消极一面大?实事求是,票据中介一方面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票据融资,解决了它们票据贴现难的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过度的票据交易(非真实企业生产销售需求背景的炒票活动)也有可能给宏观金融稳定带来一定的问题。

权衡利弊,我以为,民间票据中介活动的利大于弊。货币空转不好,票据空转不好,但毕竟监管者可能也可以把它们控制在一定的数量级别和一个大笼子里。民间票据市场发展的前景在于规范化、公开化、法制化。

票据电子化必然是票据形态变迁的最后赢家

问题背景:互联网金融兴起以来,电子化票据一度备受关注,电子化票据能否化解目前票据市场存在的风险并成为我国票据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什么票据电子化推进已有一段时间,而我国票据市场仍然存在大量纸质票据?目前票据的电子化由央行来负责,票据业务由银监会负责,分业监管是否是减缓了票据电子化的推进?这些问题也亟需一个合理的解释。

广义的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信用证等,在美国商业银行信用体系中,票据融资(主要是信用证)是银行信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我国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的战略目标中,票据市场的建设肯定是重要一个组成部分,监管者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因噎废食。

票据电子化必然是票据形态变迁的最后赢家,这点毫无疑问。从这两年电子票据发展的势头来看,电子票据完全取代纸票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五年前,电子票据交易量只占票据总交易量的五分之一左右,目前电票占票据总交易量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一半左右,再过五年估计这个比例将达到3/4左右。之所以纸票依然流行,还在流通,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使用习惯,或者说,人们对于如何使用电票还需要一个逐渐认识和适应的过程。

目前票据电子化由央行负责,而票据业务监管由银监会负责,我认为,这基本符合分业管理的原则。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票据电子化和银行信息电子化等这些总体战略规划由央行负责牵头进行并管理,这不仅是一个银行宏观管理历史的延续,而且,对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统一管控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范棣博士,著名独立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智库理事长、亚联资本创始合伙人、银票网董事长。本文摘自范棣博士的微信公众号“财经这点破事”。

猜你喜欢

农行票据事件表明A股市场的资金流向急需监管

更多

2016-01-28 09:36:09

荀玉根:今年券商股飙涨有行业的特殊因素

更多

2015-11-09 10:36:00

银行业增速恶化过程不明显 系统性危机暂不会爆发

更多

2015-11-16 07:36:01

从房地产和银行业角度透视“供给侧改革”

更多

2015-12-14 09:36:06

部分银行高层年薪被腰斩 银行业告别暴利时代

目前A股16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11家公布2015年年报,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以及平安、...更多

2016-04-08 12:32:29

央企大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 推动专业化重

回顾央企重组的过往历程,多数观察人士将其划分为“自愿重组、国资委主导、成熟一家重组一家”三个...更多

2016-04-12 11:19:34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或占到GDP的7%

4月14日,昨日IMF在春季年会上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可能处于风险之中的银行对企业...更多

2016-04-14 17:28:05

银行业坏账风险不断显现 监管或放宽资本要求

“去年政府和业界在盘活不良资产方面都作了很多努力,1 65%的整体不良贷款率已有所体现,虽然政府...更多

2016-04-21 14:41:11

时评:中国医药行业为什么越管越乱

经济学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由于存在非对称信息就会导致市场失灵,怎么解决市场失灵呢?就要由政府来...更多

2016-05-04 10:34:26

吴庆:小贷行业加强自身约束 挑出害群之马

央广网北京5月1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小贷公司陷入生存困境,一季度4项指标全...更多

2016-05-23 1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