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计划用3年时间有效遏制互联网领域的侵权假冒行为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11-09 19:38:58
“清风”行动初见成效 “中国制造”海外正名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戚伟) 11月9日上午,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商务部举行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采访报道媒体吹风会。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办公室、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介绍“清风”行动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的阶段性成果。

据悉,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然而境内外不法分子勾结制售侵权假冒产品,不仅损害当地消费者的利益,也伤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柴海涛指出,今年4月,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方案》,要求在全面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监管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出口非洲、阿拉伯国家、拉美地区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商品,分步有序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跨境制售假冒商品违法行为,维护“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为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环境保障。

根据上述《方案》,“清风”行动以各部门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加强对内对外宣传、拓展正规销售渠道等措施,致力于净化产品生产源头,治理重点专业市场,强化出口环节监管,规范跨境电子商务以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启动以来,“清风”行动在海外获得了驻外经商机构和有关国家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

柴海涛介绍,5月,商务部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深入推进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的通知》,要求140个境外经商机构配合做好“清风”行动有关工作,获得各驻外经商机构的积极响应。

此外,商务部外贸发展局结合举办境外会展,加强中国产品宣传与和当地的沟通,与坦桑尼亚、智利、马其顿、立陶宛等国家的相关部门合作,成功提升、维护了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

与此同时,在维护“中国制造”声誉工作中,海关系统将保护知识产权作为重点,引导企业自律、创新。

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于彬介绍,海关建立了“海关与企业联系点制度”和“加工企业订单预确定制度”,并提出鼓励国内企业成立知识产权维权联盟等倡议。

截至2015年10月31日,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在海关总署的备案数量达13707项,占备案总数的51.35%,年备案申请量已连续4年居申请人来源国首位。这表明,国内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和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于彬指出,为落实“清风”行动,海关系统不仅在全国42个直属海关成立了“清风”行动领导小组,更实现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跨区域联合执法;结合实际,认真筹划对重点地区、重点航线、重点商品的执法方案;组织开发“知识产权移动查询系统”,精准布控,提升了执法效能;通过黑名单制度,加大处罚和曝光力度;暂停收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费,降低企业成本,鼓励合法经营。

于彬表示,“清风”行动启动以来,各地海关强化执法,查获了包括水泥、轮胎、药品、香烟、运动鞋等产品在内的假冒侵权案件若干,维护了COHCH、DONGIL SUPER STAR、VIAGRA、MARLBORO、NIKE、adidas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商标权,也维护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针对非洲部分国家反映的我国出口产品质量问题,质检总局建立重点查验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遏制了输非假冒伪劣商品的出口。

质检总局检验监管司副司长刘世远介绍,根据“清风”行动方案要求,今年将落实重点放在非洲。截至2015年10月,质监系统从输非商品中查获检出不合格商品4732批次,禁止出境不合格产品1322批次,货值3907.76万美元,规模比2014年明显减少,反映出输非商品质量问题有所好转。

刘世远表示,质检总局积极将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融入年度计划,明确定了重点商品、重点领域和重点口岸,并在基层建立了与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之间的行政执法协作机制,以及与驻非各国使领馆通过海外商品投诉渠道,共同建立输非商品质量海外监测网。截至目前,包括莱索托、几内亚、布隆迪在内的使领馆反馈信息已全部查办。

此外,“双11”临近,不少电商平台摩拳擦掌,然而境内外消费者却依然受到假冒侵权产品的威胁。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市场,但不可回避的是,互联网电商也是假冒伪劣、侵权盗版的重灾区。

柴海涛特别指出,网络交易的虚拟化、隐蔽性、跨区域,给传统执法方式带来了很大挑战。为此,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了《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近日已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明确了突出监管重点、落实企业责任、加强执法协作以及健全长效机制等四方面的任务,计划用3年时间有效遏制互联网领域的侵权假冒行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