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新华区道东街道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打造品牌,形成了“人人可为、处处可行、时时可享”的志愿服务生态,有效提升了社区凝聚力与居民幸福感。
健全组织机制,筑牢服务根基。深化党建引领“三级联动”,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小组”三级志愿服务管理体系,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等特色队伍,党员志愿者占比达65%,形成“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服务闭环。同时,着力推动资源整合“多方协同”,联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门店等成立“志愿服务联盟”,设立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实现“政府搭台、社会助力、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夯实志愿服务基础。
聚焦民生需求,打造特色品牌。设立“微服务·大民生”项目,针对“一老一小一困”群体,推出“党员爸妈”“寸草心敬老爱老行动”等品牌服务,年均服务超3000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结合传统节日,组织非遗传承人、社区能人、文艺志愿队伍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进社区”“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用志愿服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创立“时间银行”互助机制,在铁路三角线社区设立“爱心超市”,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累计存储服务时长超2万小时;华油社区打造“蒲公英”志愿服务品牌,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合作共建,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筑共建”的志愿服务联盟机制;千童北大道社区通过“小马扎红色话聊室”移动议事协商会议,邀请热心居民、楼栋长、单元长、居民代表等共同商议小区事务,让“大家事”能够“大家议,大家评,大家商”。
强化保障激励,激发内生动力。联合新华区蓝天救援队,开设急救技能、心理疏导等培训课程,年均培训志愿者200人次,推动服务能力从基础化向专业化进阶。常态化开展“最美志愿者”“星级服务团队”评选活动,依托事迹宣讲会、荣誉证书颁发、主流媒体专题报道等立体化宣传矩阵,持续培育“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有效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热情。
接下来,道东街道将继续深化品牌建设,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推动“一社区一特色品牌”项目全覆盖;扩大社会参与,吸引更多企业、社会组织加入联盟,探索“公益+商业”可持续模式;强化专业支撑,建立志愿服务专家库,引入社工机构开展项目督导,提升服务精准度,持续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建设“和谐、温暖、活力”社区注入更强动能。(记者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