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酸枣撑起50亿大产业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2 10:47:52

7月底的太行山脉,绿意盎然。走进赞皇县任家洞村的酸枣林,青绿色的果实挂满枝头。正值酸枣生长关键期,农户们穿梭在林间,忙着修剪枝叶、浇水施肥,精心进行田间管理,为后续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我家有10来亩地,都租给村里了,我还在公司打工,一天能挣100块钱,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村民安庆芳一边给酸枣树修剪,一边笑着说。这个曾以大枣种植为主的村庄,如今靠着酸枣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河北道地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支部领航:一颗酸枣的价值革命

任家洞村的蜕变,始于一次大胆的产业转型。“我们村种植大枣有近百年历史,近几年大枣经济效益比较低。”村党支部书记翟立朋回忆道,在县委、县政府指导下,村里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大枣改接酸枣的新路径。

从2022年至今,任家洞村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引进张家口怀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产业基地。“我们把原先的枣树改嫁接成酸枣,从2024年开始实验,今年按挂果情况,一亩地预估产量在300公斤以上。”公司赞皇基地总经理樊帅对前景充满信心。目前3000亩基地已带动周边100多农户就业,村集体收入从4000元跃升至近50万元。

赞皇县地处太行山脉,有着“中国大枣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酸枣产业,年加工酸枣30万吨,酸枣仁年交易量近7000吨,年产值达50亿元。作为全国最大的酸枣仁加工集散地,赞皇县对资源禀赋有着深刻把握,其酸枣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70%。

在任家洞村新建的酸枣特色种业基地里,一系列科研设备即将投入使用,“以科技力量更好更快助力产业发展”,翟立朋所说的,正是赞皇构建“育种—种植—加工—研发”全产业链的实践。

科技赋能:从山间野果到亿元产业

做大做强酸枣产业,先要过技术关。赞皇县酸枣产业过去面临提取酸枣仁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难以处理的问题。该县于2022年引进高端药用酸枣精深加工项目,解决了酸枣水洗污染问题。

“该项目可循环利用经过工艺流程处理的酸枣水,有效解决酸枣仁松散加工造成环境污染、流通环节黄曲霉素超标等问题。”赞皇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郝俊丽说。

而在河北康平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化车间,提取设备正将酸枣仁转化为高纯度浓缩液。“我们工厂2024年12月投入使用,主打酸枣仁复合颗粒等深加工产品,都有国家发明专利。”公司总经理谢超拿起产品介绍,“市场上酸枣仁每公斤400至500元,我们的深加工产品每盒能卖到200元左右,按照一公斤酸枣出10盒成品,价值翻了10倍。”这座占地3400平方米的工厂,年产300多万盒产品,预估产值达1亿元。

科技赋能让产业焕发新生。2024年9月,赞皇酸枣种子搭乘实践十九号卫星升空,开启航天育种新征程。目前,赞皇县已选育优质酸枣品种38个,审定新品种3个,建设500亩育苗育种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种源保障。

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目前,全省常年种植中药材品种120种,以大宗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为主,其中道地药材41种,主要有金银花、柴胡、连翘、酸枣仁、黄芩、北苍术、安国“八大祁药”等。

2024年,河北省道地药材种植面积215.4万亩,产量111.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3.4%、12.1%,基本形成燕山、太行山中药材产业带和冀中平原、冀南平原和坝上高原中药材产区“两带三区”优势区域布局。

三产融合:生态价值转化的赞皇实践

“禁止抢青采收!”每年酸枣成熟季,这样的宣传语响彻太行山间。赞皇县出台全国首个县级野生酸枣保护决定,划定保护区,既守护了18万亩野生酸枣资源,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如今,23万亩酸枣林铺展山间,形成“野生抚育+人工种植”的生态产业格局。

产业链的延伸让价值倍增。目前,赞皇县孤山村1100多户从事酸枣加工,村民张凯英一家年生产酸枣仁25吨,纯收入约100万元;三六沟村村民张晓妹将酸枣产品引入民宿,让游客体验“太行睡乡”的康养魅力。2024年,赞皇县接待游客562万人次,文旅融合让“酸枣红”焕发多元价值。

据了解,赞皇县将逐步建成10万亩酸枣人工栽培基地、酸枣仁产地仓储物流中心、酸枣仁产地交易中心、酸枣脱肉脱核产地加工集群、健康食品产业加工集群、睡眠康养及产业服务集群。

“赞皇县将促进酸枣产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推动赞皇酸枣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使之成为特色富民大产业。”赞皇县委书记陈宏锋说。

从任家洞村的土地流转到全县50亿元产值,从传统加工到“睡眠经济”新业态,赞皇酸枣产业的崛起,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正如歌曲《最美赞皇酸枣红》中所唱:“太行深处酸枣红,一颗酸枣一颗心”,这抹红色正沿着产业链条,蔓延成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为河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着鲜活样本。(记者 贾宏博 李佳琦)

标签: 一颗 酸枣 撑起 50亿 产业

猜你喜欢

栾城区织密路网促进产业发展

日前,栾城区龙威街(宏远路——栾武路)北延工程顺利通车,宽阔平整的道路上车辆往来不断。“以前每次想去栾武路,到了宏远路就得绕一大圈,现在可以直接通过去了,方便多了。”从龙威街过来的聂女士高兴地说道。路网的进一步完善,拓宽了居民的出行选择,也有效分流缓解了其他道路的交通压力。近年来,栾城区...更多

2025-08-12 10:48:54

一颗小酸枣撑起50亿大产业

7月底的太行山脉,绿意盎然。走进赞皇县任家洞村的酸枣林,青绿色的果实挂满枝头。正值酸枣生长关键期,农户们穿梭在林间,忙着修剪枝叶、浇水施肥,精心进行田间管理,为后续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我家有10来亩地,都租给村里了,我还在公司打工,一天能挣100块钱,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村民安庆芳...更多

2025-08-12 10:47:52

“羽毛球热”持续攀升 场馆装备消费升温

近日,记者在石家庄市走访发现,市区内多家羽毛球馆热度持续高涨,热点时段的场馆更是“一场难求”。这场席卷全城的全民羽毛球热潮,正悄然重塑着城市的休闲肌理与生活节律,释放着令人瞩目的消费新动能。一场难求热点时段专业场馆爆满8月6日下午3时,位于石家庄市北二环与中华大街交口附近的哈喽羽毛球馆,...更多

2025-08-12 10:46:58

透视7月份我国快递业发展 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服务体验持续改善

分拣机运转飞快,包裹被快速分装到配送袋……夏日,河北承德市双桥区水泉沟镇大沃铺村的韵达快递转运中心内一片热火朝天。据了解,今年双桥区日均处理快递约4.6万件,增量超380万件。数据持续向好,展现了我国快递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8月11日,国家邮政局发布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经测算,7月中...更多

2025-08-12 10:31:30

丰宁:蔬菜产业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初秋时节,行走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土城镇的土地上,田野间一派繁忙景象: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土城镇紧扣县委、县政府赋予的“现代城郊农业基地”发展定位,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思路,全力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精心编织富民“菜篮子”,为乡村振兴注...更多

2025-08-12 10:30:22

保定:“专属服务”助推重点项目建设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的战略机遇,保定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保障项目落地作为核心抓手,创新实施重点项目“一对一”服务专班机制,打通项目从谋划到投产的“任督二脉”,以“专属服务”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在易县抽水蓄能电站地下200米的巨大洞室中,弧光闪烁,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锣密鼓进行机组的...更多

2025-08-12 10:28:22

保定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赋能产业。保定市日前召开“7+2”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座谈会,旨在加快推进保定市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来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22名权威专家,以及保定市3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农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路径。在专题研讨...更多

2025-08-12 10:23:08

峰峰:特色“微家”助力妇女灵活就业

8月6日上午,峰峰矿区西固义乡的手套加工点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十几名农村妇女围坐在一起,手指在针线与布料间灵活穿梭,娴熟地完成着手套缝制、锁边等工序。“既能照顾上学的孩子,每月还能挣2000多块,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正在加工手套的王翠兰笑着说。这个加工点正是当地妇联精心培育的灵活...更多

2025-08-12 10:06:22

福州农业农村“半年报”出炉 增速居全省首位

立秋至,丰收始。近日,福州农业农村经济“半年报”出炉。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一产增加值298.53亿元,比增4.4%,增速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5.32亿元,比增4.3%,增速居全省首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一直以来,农...更多

2025-08-11 18:49:59

青海海西州:上半年网络零售额达8.83亿元

7月31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商务局获悉,2025年上半年该州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通过政企两端协同发力,网络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农产品上行成效显著,实现网络零售额达8.83亿元,同比增长40.2%。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1.47亿元,同比增长54.9%;非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7....更多

2025-08-11 18: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