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上半年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26.55亿元,村均29.13万元。
“村集体收入连续增长,与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的强村公司改革、农业‘标准地’改革、激活农村建设用地改革、‘三变’和‘三位一体’改革等息息相关。”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丰都县武平镇坝周村平均海拔1100米,以前受地形条件等限制,产业发展单一,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这种情况,在武平镇另外9个村同样存在。
2023年5月,武平镇10个村各出资20万元,抱团组建镇级强村公司,与华园牧歌(重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园牧歌”)共同发展500头肉牛养殖。“我们出资金,华园牧歌出养殖场和技术,且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肉牛的养殖和销售。”坝周村党支部书记王波说,每养一头牛,村集体每年保底有1500元收入,目前村里已养了100多头肉牛。同时,10个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还与华园牧歌按照5:5的比例对利润进行分红。
垫江县长龙镇长久村则大力推进“三变”改革(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方式,当地4000亩闲置土地上发展了垫江晚柚、大豆、高粱、蜜本南瓜、榨菜、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同时,村集体组建垫江县长久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承接小微工程等,今年村集体收入达100余万元。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千方百计实现“强村”带“民富”的目标,目前,我市正大力推进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贯通联动改革,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发展需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健全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引入乡村CEO提升村庄经营水平,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力争农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95%以上。(记者 赵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