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激发“蓝色未来”新引擎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2025-07-02 15:55:06

背倚大陆、雄踞东海,陆域面积只有1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却超26万平方公里……独特的地理区位,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浙江建设海洋强省的优势所在。

近年来,浙江牢牢把握海洋这一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成立海洋经济发展厅,充分发挥聚合统筹职能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聚焦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未来发展新动能、构筑未来发展新引擎。

科创驱动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水下狭窄空间,仿螳螂虾机器人能够实现对动态运动物体的精准跟踪;在水产养殖车间里,海水蟹可以享受智能机器人精准投喂的饵料。

6月26日,在浙江海洋机器人“场景需求与产品技术”对接交流活动现场,各类海洋硬核黑科技汇聚一堂。由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牵头研发的首个海洋领域开源大模型——OceanGPT(沧渊)一经亮相,便引人注目。据了解,该模型可适用于海洋机器人操控与水下具身智能等关键场景,能够将自然语言指令自动转化为任务代码,驱动机器人高效完成水下作业,显著提升海洋装备的作业效率。

建设海洋强省,浙江将海洋前沿科技的前瞻布局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深海科学、深海探测、深海材料、深海智能装备等领域的技术攻关,聚焦水下采集、水中传输、水面平台等领域装备,提升研发和制造能力。

在宁波舟山港区海域的滚滚波涛之下,蛰伏着一条少为人知的“蛟龙”——它就是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首条实际投入商业运行的500千伏交联聚乙烯海底电缆,不仅创造了单根无接头最长的世界纪录,其电力输送能力更是普通联网工程的3到4倍。

“高等级海底电缆整体系统设计复杂、使用环境多变、制造工艺要求严苛,一直是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项目攻关方之一——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望洋兴叹到深海争锋,这些年我们连续突破高端海洋装备“卡脖子”的困局,实现海洋关键产品国产替代。

不断将“创新”置顶,在《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浙江明确提出要实施科创平台能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主体生态强化、创新人才引育四大工程,加快海洋科创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的步伐。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汽车驶过位于舟山的鱼山大桥,孤悬东海的鱼山岛绿色石化基地便映入眼帘。“钢铁丛林”拔地而起,无数管道连接着储罐、高塔和锅炉,发出低沉的轰鸣。如今,基地从上游生产逐步拓展至石化中下游产业链,不断引进链主型企业和项目,具备每年4000万吨炼油能力和每年1180万吨芳烃、420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

建设海洋强省,浙江持续推动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打造世界级海洋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到深远海去“追风”,浙江渴求电力的目光正在投向海上风电。去年12月,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在温州市洞头区状元岙开工,该项目计划到2030年打造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助力全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风电母港就是在沿海找到合适场地,汇聚上下游全产业链,给海上项目建设打造物资供应‘大后方’。”温州市风电母港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在建的一期工程将形成海上风电整机和重型海工装备制造能力,后续二期项目将扩大漂浮式基础及配套设备的生产制造和运维、认证、商贸等功能。

深挖“蓝色经济”,浙江成立了海洋产业项目招引培育工作专班,推进实施“引航、盯引、筑基、育强”四大行动,年度滚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度投资2000亿元以上。聚焦临港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旅等重点领域,招引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

持续探索海洋生态文明新路

5个从海洋回收的塑料瓶可以生产一条靓丽丝巾,45个可以制造一个时尚环保包……发端于浙江的海洋塑料废物回收项目——“蓝色循环”,运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海洋塑料污染从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销售等全环节可视化追溯,已经收集了超过1.92万吨海洋垃圾。

建设海洋强省,浙江始终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不断丰富新时代海洋文化内涵,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描绘出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蓝色“风景线”。

舟山市嵊泗县海域宽广,岛屿众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开发活动影响,当地海洋生态安全遭到威胁,沙滩侵蚀、港湾淤积、滩涂受损、海岛垃圾等问题逐渐显现。

为此,嵊泗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采用“入海污染物源头治理+陆海统筹”的修复方法,实施沙滩修复、岸线整理、海湾清淤、入海污染物治理等4类6个重点工程,完成13.6千米海岸线生态恢复及近岸线海域污染防治。“修复后的海洋生态还助力了特色养殖、精品民宿等共富产业发展,让老百姓获得真正的生态红利。”嵊泗县海洋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浙江立足管海护海,着力建立健全海洋资源调查、海域智能监管、生态预警监测等体系,加强海域海岛执法监管,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海洋是浙江发展的优势、潜力和空间所在。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正以更广的投资空间、更活的创新生态、更大的开放枢纽,向海图强、深耕“蔚蓝”,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增添“蓝色动能”。(邬焕庆 唐弢)

标签: 浙江 激发 蓝色未来 新引擎 引擎

猜你喜欢

中欧班列(武汉)上半年运量劲增逾三成

7月2日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铁”)汉西车务段获悉,中欧班列(武汉)上半年累计开行444列(按铁路实发计算),同比增长33%。其中发出227列,同比增加20列;到达217列,同比增加91列。从发运结构来看,进出口实现均衡发运。从货物种类来看,进口包括小麦粉、板材、聚乙...更多

2025-07-03 16:37:38

浙江:激发“蓝色未来”新引擎

背倚大陆、雄踞东海,陆域面积只有1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却超26万平方公里……独特的地理区位,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浙江建设海洋强省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浙江牢牢把握海洋这一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成立海洋经济发展厅,充分发挥聚合统筹职能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聚焦高科技、...更多

2025-07-02 15:55:06

西延高铁实现轨道贯通

7月1日,随着最后一对长钢轨精准铺设到位,西延高铁顺利实现轨道贯通,为下一步按期开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本次铺轨施工于4月18日启动,铺轨区间为西安北站至延安站,正线铺轨长度达600公里。西延高铁穿越黄土高原沟壑区,全线桥隧比高达91%,施工过程中涉及长大坡道铺轨地段16处,铺轨施工难度大...更多

2025-07-02 15:53:58

江苏无锡惠山经开区锻造特色产业创新极

六月惠山,水蜜桃缀满枝头。一片特殊的桃林里,每棵树上都挂着院士亲手写的寄语名牌。果农们精心采摘,将鲜甜的果实寄往天南海北的院士工作室。这份甜蜜的回馈,映照着江苏无锡惠山经开区与38位中外院士的深厚情谊,也凝结成驱动这片土地发展的核心动能。四年前,惠山经开区跻身“国家级”序列。当外界还在观...更多

2025-07-02 15:49:39

赣江观澜:赣鄱大地“一村一品”何以推动乡村产业“百花齐放”?

从赣南的脐橙丰收到婺源的茶垄叠翠,从广昌的莲田月色到南昌的米粉飘香……近年来,江西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有机稻米、特色水果、设施蔬菜、有机茶叶、草地畜牧业、特色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推动农业增效、百姓增收。赣鄱大地上,江西是如何加快...更多

2025-06-30 17:24:36

广湛高铁阳江至湛江北段铺轨施工完成

随着最后一段500米长轨精准铺设就位,广湛高铁阳江至湛江北段铺轨施工近日完成,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为接下来静态验收及联调联试等关键环节开展打开有利局面。广湛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时速350公里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更多

2025-06-30 17:23:43

今年中国铁路暑期运输预计发送旅客9.53亿人次

为期62天的2025年中国铁路暑期运输即将启动。记者6月30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7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9.53亿人次,同比增长5.8%,日均发送旅客1537万人次。国铁集团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铁路部门在7月1日实施三季度运行图的基础...更多

2025-06-30 17:19:54

上半年中国非制造业经营活动保持平稳扩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月30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较5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持续在50%以上,显示上半年中国非制造业经营活动保持平稳扩张。各单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投入品价格指数、销售价格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较5月有所上...更多

2025-06-30 17:16:21

一起去找“夜生活” 花样新“夜”态点燃夏日文旅新引擎

在这个夏天,凭借绿色消费与夜经济的双重发力、文化与创意的结合,一些花样的新“夜”态,正为夜间经济注入新的动力。黑龙江省的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林间绿意盎然,空气清新,让游客在亲近自然中放松身心。当夜幕降临,夜经济悄然登场,景区内灯火辉煌,五彩斑斓的灯光将山间装点得如梦如幻。特色夜市热闹非凡...更多

2025-06-30 17:11:46

今年荔枝大丰收 荔枝“大小年”谁说了算?

夏日的味道里,一定有荔枝甜蜜的一席。实现“荔枝自由”,需要对上荔枝丰收的节奏。今年是荔枝丰产年,俗称荔枝“大年”;而去年是荔枝“小年”,有些品种每斤单价高达上百元。那么,荔枝的“大年”还是“小年”,到底是谁说了算?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陈厚彬解开了记者...更多

2025-06-27 10:18:04